古猿們一開始還雄心壯志的表示要為開荒出大力。
比如第一天,蓮和她哥哥一組,榆和族長芮一組拉犁。
蓮還很有興致的表示要和榆比較一下誰犁地更快。
“你敢不敢跟我比啊?”蓮斜瞟了榆一眼。
榆也看了蓮一眼,帶著點嘲笑回答:“你輸了怎么辦?”
一句話就讓蓮跳腳,看不起誰呢?
寒枝在旁邊目睹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她還看到芮雖然沒說話,但是臉上已經開始出現那種“勢必拿下冠軍”的熟悉表情。
蓮的哥哥看似老實的摸摸頭,嘻嘻哈哈不在意一樣,實則迫不及待開始把拉犁的繩子往身上套。
兩邊都在較勁。
一邊都是古猿,明顯力氣更大一些,看起來好像勝券在握。
但另一邊有芮這個熟手在,靠著她沒有感情全是技巧的拉犁熟練度,最終以微微的優勢拿下了比賽的勝利。
好歹是一場比賽嘛,總得鼓勵一下冠軍,所以寒枝還獎勵給芮一個玩具。
雖然芮已經這個年紀了,但是“風箏”這種東西,大人也可以玩啊。
這可是她拼拼湊湊用紙糊出來的第一個風箏,很珍貴滴。
本來糊風箏是為了等放假那天她自己出去放著玩的,現在給了芮,先不跟芮說怎么玩,等放假再教她。
農忙也得該放假放假,不能真的把人當驢使喚不是,她的族人也不是什么牛馬,再忙也應該擁有休假的合法權利。
放假那天湊巧是三月三,正是放風箏的好日子。
一大早,芮就聽到房門被砰砰拍響。
“族長,快起來,開門開門。”
是姜風的聲音。
芮嘆了口氣,一到放假這些小孩就起得早了。
她剛打開門,姜風就已經帶著幾個娃沖進來,四下尋找。
風箏正掛在墻上呢。
這東西寒枝給芮的時候只說了是玩具,并沒有說怎么玩,按說沒人知道這天是放風箏的日子。
但小孩為什么一大早就來敲門找風箏呢?大概是因為昨晚寒枝無意識的哼了幾句:“記得那年三月三,一夜難合眼;望著墻角糊好的風箏,不覺亮了天。”
小孩們一聽,咦,明天不就是三月三?就追著她問風箏到底是干嘛的。
寒枝只好提前公布答案,說是在天上飛的。
天上飛這幾個字,對于人類來說,那簡直是有無限的吸引力啊。
飛行對于人類來說,是一件超越自己的極限,掌控神秘力量的事情。從古至今,對于天空的探索,都從未停止。
夏國的風箏史從東周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傳說墨子以木頭制成木鳥,算是風箏最初的雛形,而魯班又用竹子在此基礎上繼續加以改造。
一直到紙張被大量普及之后,民間才開始以紙糊風箏,所以風箏也叫“紙鳶”。
寒枝小時候很喜歡放風箏,她家屋后有一大片坡,是很適合放風箏的好地方。
爺爺不光會編竹筐,更是有一手扎風箏的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