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人們圍在水管旁邊,看著清澈的水從管子里嘩啦啦的流出來,個個都挺高興。
從采礦開始算起,一直到銅管完工,花了差不多一個半月的時間,最后終于把水給引過來了。
寒枝倒覺得這個引水設施還是太簡陋了,而且銅管連接處還是時不時有漏水的情況。
但沒辦法,以她的能力還有目前的人手,只能做到這樣。
還能咋地,湊活用唄。
除了日常飲水之外,她還想要解決農田的灌溉問題。
靠近河邊的那些田當然是不用愁的,直接挖水渠引水就行。
離得遠,比如剛好在河流對面的耕地,用水就很不方便。最近一直是靠族人挑水解決遠處那些農田的用水問題。
不過夏季本來就不缺雨水,喜歡水的那些作物又都種在了河岸邊,所以這種事倒不是經常發生。
等到了雨季,就更不愁了,只有發愁每天挖溝排水的問題。
不過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灌溉系統少不了,只能以后有時間再弄。
這幾天都忙著給山藥和葫蘆地搭架子,葫蘆還要做中耕鋤草,田間土壤要保持疏松才行。
也到了給葫蘆調整植株的時候了,摘心讓側蔓更好生長,基部側蔓也要去掉,只留健壯的側蔓。
這個活,寒枝專門叫了風荇來學習,這可是她最愛吃的菜。
不光是弄這些,還有不少葫蘆已經開花了,得人工授粉。
這雜七雜八的一道道程序下來,學的風荇都快要不認識葫蘆了。種的時候竟然要干這么多事,天哦,以前她就是隨便把種子撒下去就算了,偶爾扯扯野草,都算是精心照料了。
不過眾人早就習慣了巫醫做事的精細化,族里的農作物也都是按照她囑咐的那些事項來的。
寒枝已經把種姜的事情完全移交給栗了,所以那邊一直都是栗在帶著人打理。
栗也確實做得很好。
姜地里的涼棚都已經搭好,即使是被正午的大太陽照射,蔭棚下的姜苗也只是稍微蔫吧一陣子,到了下午植株就已經立起來了。
今年的姜肯定又是個好收成,眾人看著一叢叢挺拔的姜苗,想到去年那些肥嘟嘟的姜,心里美滋滋的。
河邊的作物也都長得不錯,和巨人那時候看到的稀疏畫面不同,稻苗抽條長高以后,稻田里居然也可以稱得上一片青綠了。
最近寒枝一直在密切的關注稻田情況,因為水稻的灌溉是大事,這個時候又是分蘗的關鍵時刻,田里要保持淺水層才行。
這個水深水淺,也只有她能估算好。
她原本以為野稻分蘗能力不強,結果發現自己完全判斷錯誤。野稻不光分蘗,還分的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