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獵物,這要是都背進城里,能換來多少粟米啊!甚至不用都拿去換米,留一半出來給母親妹妹吃都夠了。
阿若的目光在四下里搜尋了一番,然后找了棵最高的樹爬上去。
她要看看這里到底是哪,是不是記錯地方,不是山外圍而是還在山里面。
畢竟巫山人會用石頭擺陣,讓人分不清方向。
爬到樹上以后極目遠眺,居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山腳下的小茅屋。
那這里就是山外圍,而且已經離家很近了。
阿若扛著一頭有著巨大鹿角的野鹿回到家,妹妹圍上來,對著那頭鹿不停驚呼。
母親也挺著身體下床,摸了摸還溫熱的鹿身,也很驚奇。
“這是鹿啊,你怎么抓到的?”
阿若只解釋敷衍了一下,又說山里還有野豬,匆匆進山把野豬也抬回來。
柴夫一家收到了一頭野豬。
柴夫的妻子叫敦,敦抱著野豬想要還給阿若:“你天天進山打獵,就靠這些養活母親和妹妹,拿回去吧。”
阿若笑著把敦抱著野豬的手推回去,解釋:“家里還有,我還準備進城里把其他野豬換成糧食呢。你知道嗎?我還抓到了一頭頭上有大角的鹿呢。”
敦聽她這么一說,只好不再推讓。阿若的性格一直都是隨她母親,有點說一不二的。
不過敦還沒有見過鹿長什么樣子呢,因為她不怎么進城,也不跟獵戶們打交道。
長著大角,那不是看起來很奇怪?
柴夫每天進城又經常進山砍柴,所以知道的倒是比妻子多一些,尤其是鹿這種動物。
“邦主最喜歡吃鹿肉。”他這樣說。
所以城里的鹿肉一直都很受歡迎,每次有獵人打到鹿以后都能進城跟人換一大堆糧食。
有鹿角的就更好了。
說到鹿角的時候,柴夫突然想起了什么。
“這有鹿角的鹿頭,祭祀的時候可以直接擺在祭臺上。邦主昨天才告訴獵戶,打到了鹿,就直接送去他城里的住處,少不了多給糧食。”
鹿因為諧音祿,所以在古時是一種吉利的東西,再加上鹿角需要生長很久,所以又被看作是長壽的象征。
鹿角的形狀看起來很是雄壯威武,常常出現在衣服或者各種其他飾物的紋飾上面。
這個時候也不例外,巫覡們認為鹿角可以辟邪驅兇,所以鹿角就成為了祭祀的常客。
“不過...”
柴夫的神情很猶豫。
阿若示意他繼續說。
“你背著鹿進城不會被游民做什么,因為這是祭品。搶奪祭品是不好的,游民不敢搶,因為很容易被侍從發現以后抓他們。”
“但你出了城換好糧食回來的時候,一定會被游民盯上。”敦聽懂了,接過柴夫的話頭繼續說。
“唉,鹿好是好,就是顯眼,還是不要進城換糧食,留在家里自己吃吧。”敦勸了一句。
但阿若心里卻突然有了一個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