嗣子要離開大后方,除了劉備誰都做不了主。
但是主公很少完全憑借自己的意愿做決定。
作為肱股之臣的諸葛亮等人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他們能說服主公按照自己的謀劃做決定。
劉禪知道,自己能不能去荊州,只要能說服諸葛亮,那便是成了八成。
所以,所謂的主公同意,其實還是要劉禪說服諸葛亮。
至于老爹的批準,肯定不能等面見,那樣變數太多,時間太長。
書信交流,郵驛治國即可。
進位漢中王之后,劉禪也成為漢中王世子。
劉備將會拿出部分心力放在基業的傳承上面,尤其是鍛煉劉禪的治國能力。
到時候劉禪的東宮府屬大臣將會配齊。
諸葛亮、伊籍、董允、費祎、霍弋、來敏、尹默……以及十幾個在歷史上名聲不顯的舍人、洗馬。
據劉禪觀察,趙統很可能會接替霍弋成為自己的世子衛率。
畢竟自己繼位之后,趙云那就是救駕之功,趙家人的忠誠忠不可言。
想到這,劉禪頓時一個頭兩個大,一旦被這群人圍住,自己就別想再離開成都一步。
以后將會面臨大量的功課,甚至有可能天天案牘之勞形。
“要不然這樣吧,吾愿意與軍師立下期限。吾只在荊州呆三個月,三月之后若是我不回,您可寫信讓二叔把我趕回來。”
劉禪表面上正襟危坐,似乎真的大丈夫一言駟馬難追。
但其實他心里想著,只要小爺出去了,誰還能管住我。
關羽?二叔那個驕傲的性質就是順毛驢,只要自己把他舔舒服了,還不是想怎么就怎么。
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三個月是劉禪精挑細選的一個時間,說的短了太假,諸葛亮一眼就能識破。
太長就成真的了,到時候劉禪就必須遵守,而且還會加大批準難度。
“此事亮需書信主公定奪。”
無論諸葛亮有沒有看透劉禪的心思,當下的他確實認為劉禪去一趟荊州利大于弊,因此有必要謀劃一番。
聞言,劉禪知曉諸葛亮是將此事放在心上,隨后又想到,關二爺的失敗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孫權背盟。
呂蒙、陸遜,這兩位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
“軍師曾前往東吳,想必對彼處風土人物頗有了解,吾對此卻一無所知,可否為吾點評一下江東才俊?”
“自無不可,”諸葛亮笑道。
“江東文首當屬張昭,其人才思敏捷,兼通古今經文……那懷橘陸郎,孝心聞名,且頗多著書,只可惜天不假年,先前亮之兄長來信,言其已然仙逝。”
雖然從歷史和三國演義上也多多少少聽過其中一部分人的名字和事跡。
但在諸葛亮如數家珍的講解下,劉禪深深地感受到歷史書的厚重和單薄。
厚重的是短短一兩句話,便是一個人精彩的一生,單薄的是太多太多的人物和事跡根本沒有被記載,遺留在歷史長河中。
劉禪聽得仔細,甚至會已經開始動筆記下許多關鍵信息,這些筆記或許能在將來給自己帶來不少幫助。
“卻說這督陸口的呂蒙呂子明,他本是一個純粹武將,不通經義,卻能勤學不倦,后來居上,連魯肅魯子敬都稱贊他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