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蜀軍勢如破竹擊破襄陽,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為了爭取襄陽民心,也為了構建襄陽防線與魏軍對峙,還需要調集更多的糧草去前線。
荊州已經沒有多少糧食了,你劉禪還能變出來糧食不成。
想到這里,陸議就越發想笑。
“至尊,等蜀軍將最后的存糧都調往荊北之后,只要我江東傾國之力攻打油江口,蜀軍必調大軍回防。”
在陸議看來,只要江東全力出手,蜀軍絕對不會冒著南郡被攻破的風險而無動于衷。
“到時候來回調動,糧秣損失頗多,再強的名將也不能在沒有糧食的情況下作戰,只要堅持一陣,蜀軍必然全軍崩潰。”
如此一來,荊州便是囊中之物。
此戰,穩操勝券!
“至尊可遣使與曹公修好,力陳討伐關羽之事。關羽勢大,曹公定欣然應允。”
“還真是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倚啊。劉禪小子拿下襄陽,看似好事一件,背后卻充滿危機。”
孫權被他說動,決定按照陸議的計策行事。
自兩年前被曹操打敗而稱臣之后,孫權確實一直沒有再跟曹魏起過沖突。
現在,是時候兌現他良好的信譽了。
“想來曹公為了奪回襄陽,定然要竭盡全力。孤這就作書,與之結為盟好,同心協力,共伐蜀賊。”
說的好聽,然而孫權所寫的第一句話是:
臣權遣使拜謁魏王:……
與此同時,江東使者渡過長江北上的時候。
劉禪正率軍駐扎在后世保康縣一帶,處于襄陽和房陵正中間的位置。
南邊便是臨沮縣,荊州南郡下轄一縣,當年劉表遣蒯祺占據房陵時候便是從這里進軍的。
劉禪見此地地勢較為平整,土壤也算肥沃,且靠近漢水,明明是個不錯的定居之地,卻少有人煙而心生疑惑。
譙周告訴他,此地在劉表入荊州之時便是各方諸侯勢力的邊界焦點,處于爭斗的漩渦,民眾自然離散。
“而如今,我大漢全據漢中,此地便不再是邊界了,自襄陽向西以來,也就此地適合建立城池。”
劉禪知曉自己此次南下襄陽,在老爹祭天進位漢中王后少不得論功行賞。
憑自己的世子身份,肯定是一步到位少不得一個封侯之位。
與其不知道老爹會從哪里劃拉一個食邑,不如自己弄一個,這才是真真正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資源。
劉禪現在的風光到底還是因為他是劉備的兒子的身份,若不是如此他也當不了監軍。
吃穿用度全是朝廷供養,手下的兵馬再多、實力再強,老爹一句話都能收回去。
當然,都是為大漢服務,沒什么不好。
但真正掌握實權,更加海闊天空嘛。
有了一個自己實際控制的地區,便可以推出一些政策,嘗試進行一番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