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打著自己占有所有土地的偽裝推行土地國有,推行一定程度的義務教育等。
而且,種田這方面,劉禪可是有著超越時代的科技優勢。
打定主意,隨后劉禪便決定四下考察此地一番。
當一行人騎馬來到一處山丘之上時,譙周忽然欣喜的揚鞭前指:“公子,便是此處。”
劉禪順著視線看過去,果然在遠處看到一處舊城墻遺址,“走,我們近前考察一番。”
越靠近,眾人便看得越清楚,那是一座低矮的夯土小城。
城墻僅兩米高,但凡是個身手矯健的,經過一段助跑很容易便攀登上去。
而且由于荒廢已久,城墻上多處出現塌落,木制的城門甚至早就因為腐爛而大門洞開。
縱馬繞城一周回到正門之后,劉禪點點頭:“東西長約二百步、南北長約三百步,倒是不算大。”
一步的意思是左腳和右腳各邁出一次,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肯定有著更精細的度量衡。
秦制以六尺為一步,三百步為一里,漢承秦制,一里也就相當于后世的415米左右。
“公子此言卻是難為此城了,”譙周回道:“昔日,堯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讓弗克,遂封于房,是為房子國。此地當是房國東部邊境上的一小城,在當時,這可已經是了不得的城池了。”
“春秋,此地屬麇國,后被楚國連同西國、庸國一同吞并,想必此地是從那時候廢棄的。”
劉禪對譙周的話表示認可:“說來也是,當時城池主人所要對付的是一群野人,這也算夠用了。但如今,卻是難堪大用。”
言下之意頗有大興土木的想法。譙周覺得自己有必要勸解一下。
“新筑城池太過耗費人力物力,公子,將此城好好修整一番也是足可一用的。”
“確實可用,”劉禪點頭,“各種生產作坊、倉儲場地可以安置其中,旁邊先修筑一座長期的營寨,待日后有余力便可修筑一座塢堡,二者便能相輔相成。”
譙周見公子已經想的很長遠,并做出了規劃,知曉對方是認真的,便也不自覺地開始思考如何開發此地。
“從我軍一路走來可知,此地可開墾良田數萬畝,兩側山林郁郁蔥蔥草木茂盛,桑竹遍野,然則最大的問題便是此地幾無人煙,不知公子打算如何解決人口之事?”
“此時說難不難,我們在南郡募來的這些兵中大多都是流民,讓他們就此落戶此地,帶來家眷便是第一波人口。”
“且漢中此地,除漢人之外,巴人、賨人甚多,多多招募安撫,讓他們從山林里面走出來也能充實人口。”
提了兩點之后,劉禪沒有繼續多說,其實他認為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
漢軍之后會有大量俘虜,便有一個非常巨大安置問題,不如讓他們就此來開荒。
有恒產者有恒心,劉禪打算推出農業產出官民四六開的仁政,用以吸引這些人歸心。
這時期魏蜀吳都在大規模屯田,其中以魏國的成效最為顯著,收獲的谷物按比例分成。
原則上用官牛者,官六私四;不用官牛者,官私對分。
但據劉禪所知,北方曹魏境內無論用不用官牛,那些胥吏們全都按照六成的比例收稅。
而耕牛一直是絕對的稀缺資源,大半數的農人是撈不到使用的。
相比而言,四六分配的政策有著絕對的吸引力。
“就決定是這里了,待打通道路,吾便會向父親寫信請封此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