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夷本同源,此畫卷當共有,亮請世子在滇池修筑祭祀祠堂以供奉之,每年仲秋節,各部子民團聚一起,共同祭祀,共同追憶祖先與信仰,豈不美哉。”
諸葛亮此言一出,眾人皆嘩然,仔細一想,這么做確實是最符合大家利益的辦法。
于是他們非常激動,興奮的表態附議。
對朝廷也有好處,年年祭祀的話,能大大加大移風易俗的進度。
只有劉禪略有為難,共同祭祀,這得修多大的祭祀祠堂啊,直接用這盟誓臺不行嗎?
如何祭祀諸葛亮并沒有提前給劉禪做預案,說是要看這些夷人拜服程度來隨機應變。
結果竟然隨即應變到自己需要掏錢。
劉禪倒不是吝嗇庫房里的錢財……只是,萬一累到那些工匠就不好了是吧。
劉禪的沉默讓眾人有些焦急,這時有人態度虔誠的開口道:
“我族所處之地雖然貧瘠,但也有不少物產,愿意獻出以助修建!”
經他這么一說,立刻就有一大群人跟著買進。
“我族也能出資,我族有不少銅和木材,都可獻出來。”
“我族也是……”
諸葛亮也順勢為夷民請命道:“此乃是南中同好的大事,臣請世子允許,并鑄大鼎、刻以銘文,用來紀念此事,用以傳之后世。”
見到眾人這般熱情,又不用自己掏錢,甚至能就此反賺一筆。
于是禪大喜,許之。
賓主盡歡。
此后,諸葛亮與眾夷人首領商討具體事宜,認為大家每年都要來祭祀祠堂。
道路不好會讓大家白白遭罪,不如你們出錢出力,官府指導著修路修到各族大門口。
眾夷人非常感動,這個諸葛亮,處處都為他們著想,真是個大好人。
謝謝啊!
八月下旬,南中偏僻的地方發生了兩起小規模叛亂。
眾人都表示十分不理解。
好家伙,這個時間段玩叛亂……這不純純智障嘛。
然后,劉禪很尊重的派遣偏將領兵出征,在本地人的協助下剿滅了他們。
與此同時,各地官員便陸續的拜別劉禪,然后回各地去上任了。
其他人都很順利,只有到了云南郡太守呂凱的時候,劉禪的私人心腹謀士,虞翻突然給劉禪悄悄說道:
“我觀此人印堂發黑,為其卜了一卦,若其上任,不久后便會有一場死劫。”
算卦?!這玩意真準嗎?
但既然虞翻這么鄭重其事的說了,劉禪便也忍不住糾結此事。
然后去找諸葛亮詢問云南郡具體情況。
“云南郡超過三分之一的領土是從永昌郡劃分出來的,這些人多有跟西洋人做生意,此前南中豪強皆是自立狀態,現在做生意卻要被朝廷抽走十分之一的賦稅。”
“若是還在永昌郡,倒是可以通過走私的方式來躲避收稅,因此他們雖然會不滿,但也不會造反朝廷。”
說到這,劉禪便明白了:“但是劃分到云南郡的那些人,他們再想做外貿生意就要橫跨郡國,沿途增設的關卡讓他們幾乎沒有走私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