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甘夫人,劉禪是有一定感情的,劉禪對自己嬰兒時期的記憶依舊深刻。
無論是從法統角度,還是從感情來講,劉禪當政后都是要追封甘夫人。
只是,對于自己直接成為東宮太子這件事,劉禪其實有些不滿的。
當了太子,就是儲君,身上也是不能有其他朝廷官職的。
畢竟沒有什么比太子這個身份更亮眼的。
他想先當個諸侯王,比如說秦王之類的。
結果當時老劉直接掏出了草鞋,“你想在大漢朝里當秦王?!”
無論劉禪如何爭辯說自己已經加冠成年了,依然免不了一頓毒打。
老劉一頓打,直接擊碎了劉禪的‘大漢太尉、司徒、尚書令、中書令、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益州道行臺尚書令、雍州牧、涼州總管、左右武侯大將軍、左右十二衛大將軍、上柱國、秦王、天策上將’的美夢。
如今的老劉絕不會讓任何人對儲君之位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所以他堅決的不容置疑的將劉禪放在太子位上。
當不了王,劉禪也不會讓其他人好受。
兩漢以來,王、侯往往都是實封的,是切切實實把封地和民眾分封出去。
季漢雖然是延續漢祚,但到底是重新建國。
故而還是做出了些許改動,軍功爵位制度,各爵位名稱都未曾改變。
但是封賞的方式改變了,非滔天大功者不得不實封之外,通通虛封。
封王不就藩,封侯不實邑,改為由朝廷財政發放爵俸。
以食邑戶數三倍的糧秣為每年的爵俸。
比如劉永、劉理的王爵,本應食邑一萬戶縣,如今則是朝廷每年發放糧食三萬石代替。
其實,若是朝廷政權實力穩固,能夠正常完成稅收工作,一萬戶民眾的稅收肯定是大于三萬石糧食的。
所以對于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來說,虛封有利于節省財政開支以及加強中央集權。
非劉氏不王,但大封劉氏諸王,以此拱衛皇室這一點,季漢做不到。
老劉一共沒幾個兒子,目前更是一個孫子都沒有。
所以,王爵虛封這邊,沒有任何阻礙。
至于侯爵的改制,因為季漢的侯爵授予嚴格,所以此前已經封侯的雖然是實封,但總體影響有限。
以后的封侯都虛封即可。
而且可以等這些實封的侯爵百年之后,他們后代襲爵的時候給換成虛封。
總之爵位制度做出的更改,基本上沒有碰到什么阻力。
百官封賞的最后,落腳點自然是放在了‘北伐大業’上。
畢竟,劉備登基所喊出的‘王業不偏安、漢賊不兩立’,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如今尚書臺已經有了獨立的架構,徹底成為朝廷政府機構之一。
脫離了少府的管轄范圍,尚書臺掌握部分人事權、檢察權、議政權。
丞相府掌握剩下的行政權,二者分權彼此制約。
但因為諸葛亮和法正分別是兩個機構的一把手,所以能精誠合作。
劉禪打算將來不斷完善尚書臺的構建,最后拆分成各個不同的部門。
而丞相府,在諸葛亮之后,便不再設置。
這一點,劉禪也是跟老劉溝通過的。
只是對于劉禪的許多想法,以老劉的學識和見識,也難以分辨其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