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相信劉禪能夠做好,因此表示支持。
只是在老劉執政時期,由于時代局限性,還不得不延續許多舊制。
一些創新性的東西只能等將來劉禪掌權的時候再去做了。
不過老劉也是盡可能的創新了一部分。
比如,借助此次‘北伐’之大勢,老劉成立了專門掌管軍機要務的軍機參謀臺。
軍機參謀臺的官員負責和皇帝一起商議軍機,總覽全國軍務。
必要時還會受皇帝的命令持節外出協助軍隊作戰。
黃權為軍機令,法正、諸葛亮為軍機郎。
軍機臺的官員幾乎都是高職低配,由其他機構的朝廷大員兼職,但卻是管理軍國大事,故而權力很重。
而因其兼職屬性,根據需要皇帝可以憑自己的意愿增減軍機臺官員。
不用經過行政審批,故而這重大的權力實際上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另外,劉備也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尚書臺的改革。
首先是加強了尚書臺的總體權力,然后對其權責進行了更為細致的規范。
在原來的‘禮部’之外,又增添了‘吏部’、‘刑部’、‘工部’三個部門。
法正以尚書令的身份,兼任吏部尚書,主要管理全國官吏的政績進行考察,以及根據其考察結果進行獎懲升降。
這點劉禪并不意外,人事權可謂是最重要的權利了,也難怪后世又將吏部尚書稱為天官尚書。
但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吏部侍郎竟然是馬謖。
雖然他現在趕路需要坐著四輪車,但無人嘲笑他的形象。
畢竟人家是從戰場上活下來的。
戰場上表現如何先不說,到底是跟著劉禪從荊州回來的。
在外人和馬謖自己眼中,他就是儲君劉禪的人。
另外,則是馬謖的口才很好,理論知識豐富。
擔任吏部侍郎,誰要是對自己的考評不滿意,碰上馬謖,估計也爭辯不過最后乖乖接受,倒也是人盡其用了。
禮部沒有變化,伊籍依舊是禮部尚書,主要管理中央朝廷的一切祭祀、年節活動的禮制建設,以及組織科舉考試,為朝廷選拔儲備官員。
刑部尚書則是由劉巴擔任,作為《蜀科》的五位創始人之一,劉巴對其甚是熟悉。
而且最近益州的商業活動興盛,劉巴親自處理了好幾次商業糾紛,皆是取得良好效果。
讓他來做刑部尚書,是合適的有經驗的。
而工部尚書則是由老臣鄧方擔任,主掌全國范圍內的城市建設、水利建設包括都江堰的每年修繕、交通建設等。
鄧方年齡已經很大了,眼瞅著就要退休。
而當今各處工程修建工作如火如荼,工部正是時間緊任務重的時候。
讓他擔任工部尚書似乎不太合適,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當下最重要的‘縣縣通’工程基本上都是劉禪規劃出來的,不需要他人來指指點點。
而且該工程,短時間投入大于收益,但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以工部尚書不需要折騰,老老實實的看住場子,能讓這件事順利的繼續做下去即可。
大體上行政改制就是這般,剩下的一些官員的調動就很尋常,并不值得關注。
而成都的熱鬧并沒有就此停歇,因為五日后,便是掄才大典。
諸葛喬、鄧賢、張燁等劉禪的一眾親黨,已經陸續來到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