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不算完,后面還有一道。
‘卑鄙的曹軍燒毀了某鄉之橋,太子率軍抵達后,命你去組織軍、民自河流兩側相向修筑新橋。河流寬五十步,軍士每日修五步,民眾亦五步,軍士日倍之,民眾日半之。問何日修完,各修幾何?’
不少人抓耳撓腮想要得到問題的答案,有的已經開始掰著手指頭在計算。
手指頭算不過來便用腳指頭,然后他們得出結論:
“曹軍,果然卑鄙……”
人與人的悲歡并不相通,諸葛喬只覺得隔壁脫了鞋算術的士人腳臭。
自從在太子劉禪那里接觸到珠算,諸葛喬就仿佛打開了一片新的數算天地。
而珠算跟心算又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
另外就是考試之前,特地學習了《九章算術》,現在記憶猶新。
連帶著跟諸葛亮一同復習的鄧賢也頗為激動,他情不自禁的向諸葛喬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
雖然不是原題,但是解題方法完全沒變,小小雞兔同籠,拿下拿下。
而諸葛喬想得更多,從這件事情,他又從父親諸葛亮那里學到了一個智慧。
當無法探知對方布置情況的時候,可以轉而去搜集這個人的情報。
針對這個人做針對性的分析,也是能夠得到答案的。
太子能發明珠算之法,甚至精簡數字符號,這些肯定是他付出了巨大精力才完成的事情。
那么,如此重視數學的太子,怎么可能會在這么重要的考試中忽略數學的重要?!
他分析對了,因此他有的放矢的準備奏效了,讓他在這些題目中戰勝了那些競爭者。
像諸葛喬、鄧賢一般處于興奮狀態的人鳳毛麟角,但不是沒有。
就比如,江東來的那位趙爽。
與其他人將算術當成工具不同,趙爽是真的熱愛數學,他覺得數學是世上最美的學問。
而看這些題目的描述,趙爽猜測這些題應該就是太子劉禪出的。
他覺得太子應該是和他一樣熱愛數學的人,是知己。
“可惜,我的家人都在江東,否則我真想跟隨在太子身邊探討學問啊。”
數學之后,還有一些關于法律、歷史、農業、軍旅知識的問題。
從這些題目的設置中,大家也都能感受到,此次掄才大典選拔的都是實用型人才。
治國、理政、牧民、搞經濟、能領兵……都可以,就是不要只會對著儒家經典夸夸其談之輩。
直到正午時分,一場考試才算進入尾聲。
會答的題目,大家基本上都寫完了,不會的怎么扣都扣不出答案來。
人被逼急了什么都做得出來,數學除外。
所以,看著周圍的其他人紛紛交卷走人,剩下的人也不好意思再賴著,也跟著交卷走人。
乾天衛軍的虎賁士卒則是拿出封條,將考生們的姓名籍貫給封住,然后將考卷送去閱卷。
考卷‘糊名’這么經典的反作弊制度,劉禪自然是要拿來用的。
閱卷官看不到做題人的名字、籍貫,不知道其出身。
評判的時候只能看其所寫答案,只依據其才學進行品評,最大限度保證了公平。
閱卷官則不局限于禮部,尚書臺其他部門、丞相府、軍機臺都派出官員,還有皇宮派來的侍中,共同組成評審團。
采取交叉審核的方式,需要十日之內閱卷完畢,并由劉禪確立最終上榜名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