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指出,此次北伐成功,是由于我軍占據天時、地利、人和。
存在許多不可復制的客觀因素,同志們要正確看待己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和不足。
以辯證的心態,正確全面的看待整場戰爭,既要看到己方的優點,更要看到缺點。
大會第一項,由皇太子總結戰略實施報告。
皇太子指出,曹魏簒逆,如同無根浮萍、不得民心,四處動亂而涼州無重兵。
而且其境內連年征戰,旱災、蝗災導致北方多地連年糧食緊張、民生疲憊。
這是我軍出征北伐的天時,一直到戰爭結束,魏軍的援軍都沒能進入隴右便是證明了此事。
其次,因為我軍士兵不是百戰老兵就是精心訓練的正規軍,而不是東拼西湊的民兵。
有著精良裝備,高訓練度的將士們強大的戰斗力是能夠打贏每場戰斗的關鍵。
“不過,我們也沒有對上魏軍主力大部隊,所以不能產生輕視敵人的心思,要在戰術上足夠重視敵人。”
最后便是人和,涼州多處叛亂,極大的消耗了本土的魏軍力量,這也是漢軍能取得勝利的重要因素。
這一點,與會的將士們大多都頗感認同,因為叛亂叢生,魏軍一直沒有做好跟漢軍開戰的準備。
兵法講究攻其不備,漢軍就是在他們沒準備好的時候進攻,魏軍也沒有任何辦法。
這些本是在他們潛意識里的認識,直到劉禪用文字和言語明確的將它們講出來,眾人才有了足夠的重視。
于是他們浮躁的心開始緩緩平穩,開始認真思考這方面的問題。
勝利是可喜的,而想要繼續取得下一次勝利,就要一如既往的謹慎才可以。
劉禪的目光在群臣面上掃過,尤其是魏延。
這家伙不久前,可是非常囂張的要打去長安、活捉夏侯楙的。
這種輕敵冒進的心思可要不的。
對于劉禪來說,攻下整個涼州并不比攻下南中的困難大多少。
無非是地盤更大些,敵人數量更多些,需要行軍更多時日而已。
這里沒有魏軍主力,分散的敵人自然被逐個擊破。
而朝廷接下來的戰略,進軍長安則就是完全不一樣的情況。
八百里秦川是大平原,是老秦人的關中糧倉。
注定是要進行大兵團主力決戰的,就像當年關中十路諸侯聯合起來與曹操進行的大軍團對決那樣。
到時候,如今的許多客觀條件便不復存在。
曹魏如今依舊是龐然大物,只不過是被卸掉一條胳膊的巨人。
然而武林高手就算失去一條胳膊,依舊能將普通人打得屁滾尿流。
所以,劉禪需要將自己也練成武林高手。
然后正面與曹魏決戰,對決的賭注就是關中的歸屬。
涼州現在是剛剛搭建起來治理框架。
因為劉禪不希望與地方豪強分享權力,因此治理的工作量是加大了的。
想要全部掌握消化涼州,讓涼州成為東征曹魏,西討西域,北伐匈奴的前進基地恐怕需要一兩年的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