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使者到來,公孫淵也是懵的,畢竟自己剛剛把孫權的使者給殺了給曹丕表忠心。
孫權名義上是漢朝的大將軍,公孫淵擔心使者會向自己問罪。
不過卑衍告訴他,消息不會傳播那么快,顯然這兩伙人不是一起的。
而孫權跟季漢的綁定其實并沒有那么深,孫權對劉備也是陽奉陰違。
若是漢使帶著交好的目的來,他們不會為孫權伸張所謂的正義的。
不過自公孫淵以下,遼東的群臣還是很緊張的。
畢竟這是季漢第一次聯系他們,之前唯有卑衍被動的去對方地盤當了一回使者。
雙方之間的交情不能說萍水相逢吧,那也是一點沒有。
唯有卑衍很是興奮,季漢北伐了,這說明他先前的推論是正確的。
因此他很興奮的與漢使接觸,準備憑借自己的影響力積極促成雙方的合作。
然而,他沒有注意到,自己表現的太跳脫,引起了公孫淵的不滿。
是,老板知道你先前說的對,可是老板畢竟已經行動了,你現在越跳脫,越是在打老板的臉。
知道你想立功,想表現,但是打臉的行為讓老板很不高興。
因此,公孫淵表面上雖然笑嘻嘻,但心里已經有些記恨卑衍了。
不過跟漢使的交流并沒有受到影響,看來當了遼東之主后公孫淵也有了一些政治城府。
雖然他先前坑了一把孫權,但不代表他真就是大魏忠臣。
若是跟季漢合作好處更大,他不介意跳槽的。
漢使給公孫淵講述了許多反曹丕的理由。
從天命綱常到倫理道德,從歷史傳承到大勢所趨,都給了充分理由。
而公孫淵最關心的自然是他所能獲得的利益。
“幽州牧,樂浪侯,鎮北大將軍……”
從名號上來講,公孫淵確實感受到了季漢的誠意,基本上這是繼承漢朝法統下能給他開出的最大支票了。
不過這大多都是虛的,即便是那個幽州牧,不也是需要自己動兵去打下那片地盤嘛。
所以公孫淵認為這些漢使來這的最大用處,也就是告訴自己他們要北伐了,自己可以趁機搞事。
而漢使給的諸多理由,公孫淵覺得最有意思的還是對曹魏的輿論攻勢。
劉禪在決定動手的時候,就下令朝廷的邸報宣傳機構開足馬力。
把一些曹魏內部的黑料全部公之于眾。
當然,大部分都是真的。
主要針對的還是曹丕,比如曹沖之死。
曹沖稱象的典故,在中原一帶很是流行。
畢竟當年曹操也是把他的這位神童兒子朝著名士培養的,自然不遺余力的宣傳。
甚至有傳言,曹操當年打算立曹沖為嗣子。
這樣一來,曹沖的早夭就更加引人猜疑。
現在,曹丕為了能上位而害死弟弟的流言開始甚囂塵上。
準確來說,是卷土重來,當初曹沖死的時候,各種流言都有,其中就包括被兄長害死這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