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心思歹毒之人,沒有資格承受天命,野心家們都可以趁機以此理由搞事。
還有曹睿,流言說他因為曹丕殺死他的母親,他心中十分怨恨,就等著將來掌權后反攻倒算。
曹睿小小年紀藏不住事,他曾當眾質問父親為什么要這么做。
要說怨恨,大概是有的,而曹魏內部的高層都知道此事。
延康元年,曹丕繼位魏王,五月,十五歲的曹叡被封為武德侯。
曹丕作《以侍中鄭稱為武德侯傅令》,親自詔令時任侍中的篤學大儒鄭稱為曹叡的師傅,教授他經學,以此明志。
黃初二年,曹叡被封為齊公,同年,其母甄氏因為怨言而被曹丕賜死,葬于鄴城。
曹叡因為給母親申冤而獲罪,廢為平原侯。
黃初三年三月,曹丕又復其爵位,晉封為平原王。
他的幾個弟弟也被封王,失去了皇后母親,他的法統已經不那么穩定了。
而這時,郭女王已經被晉升為皇后,法理上,郭女王的兒子才是嫡子。
這也是劉禪想要搞事情的原因,他記得曹睿這家伙雖然也是個神經病,但是軍事政治才能不遜于曹丕。
倒不是自己擔心對手太強大,只是敵人若是能換個笨蛋上位對自己更有利。
雖然不能保證下一個就真是笨蛋,但都知道曹睿是個史詩級別的對手了,不如嘗試讓曹丕換一個。
就算再來個史詩對手自己也不虧什么,但如果換成個普通的那就是大賺特賺。
而且這件事很有搞頭,曹丕一直在打壓外戚。
甄宓死后,便決定讓出身低微的寒門郭氏當皇后。
而士族似乎想爭取讓自己人擔任外戚,以更好的對皇權進行包圍。
于是,郭女王當皇后便成了一場政治斗爭。
相比于中山豪族甄氏,郭女王的出身實在是太低了,即便是在寒門中,也是下層的存在。
當時曹丕成為世子,而郭女王的弟弟僅僅擔任曲周縣吏,芝麻小吏連官都不算。
還因為侵吞了官府幾十匹布匹,按法獲死刑沒了。
直到曹丕登基,賞賜授拜曹氏宗親九族的時候,顧念郭貴嬪有家人,遂將其當做九親一并封賞。
郭貴嬪的舅娘家人孟康,因此擢升為散騎侍郎。
這并不是什么實權官職,是個清水衙門。
是一些名士來這里養望,方便以后出任更大官職的地方。
所以有士大夫嘲諷說:“散騎侍郎通常只有學識淵博的儒士才得入選,唯獨孟康因為妃子的緣故充任其中。”
黃初三年,曹丕授意朝廷提議立皇后之事,而且明確表示自己想要立郭女王為后。
頓時引起一群士大夫的不滿,以中郎棧潛為代表,上疏反對說:
“古代帝王們治理天下,不僅離不開文武百官的忠心輔佐,也離不開賢慧的后妃鼎力相助。”
“能否處理好這二者的關系,可以說決定著一個王朝的興衰存亡。”
“故而遠古時期黃帝迎娶西陵氏之女嫘祖,堯帝二女娥皇、女英下嫁虞舜,都以賢明有德而著稱,成為流芳千古的美談。”
“而夏桀亡國狼狽逃往南巢,其禍根正在于寵幸妹喜,不修朝政;商紂王以炮烙剖心等酷刑對待臣下,目的也不過是取悅于妲己的歡心。”
“因此歷來賢明的君主都格外慎重對待冊立元配皇后這件大事,總是在世族豪門之家選擇知書達禮的淑女,來統領六宮,虔敬地祭祀宗廟,暗修教化之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