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的前進很順利,漁鄉、務鄉的百姓皆是簞食壺漿、喜迎王師,直接開門投降。
倒是弘農稍遇到挫折,但他們的抵抗意志并不強烈。
弘農也是許多士族的聚居地,然而這些士族大多在曹魏朝廷出仕。
這些守在鄉土的旁系或者主家里的嫡系子弟,一方面是擔心被漢朝廷清算,另一方面則是想跟漢軍商量一下待遇問題。
如果劉禪同意赦免他們的罪過,并征辟這些家族的子弟入朝為官的話。
不用懷疑,他們立刻就會開城投降,甚至會捐獻家產襄助王師征伐。
但是劉禪的態度不明確,他們不敢輕易投降,擔心上砧板當魚肉。
不過,他們也不敢得罪趙云,紛紛拿出牛酒款待大軍,只是請漢軍不要靠近城池。
弘農太守杜恕甚至親自出城,代表各家士族拜見趙云。
希望通過溝通對話解決問題。
杜恕確實有這個資格代表諸多士族,因為他也是頂級士族出身。
杜恕字務伯,京兆杜陵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京兆杜氏主家。
他的父親便是魏國大臣,曾擔任尚書仆射的杜畿。
杜畿正常情況下,肯定是能活到現在的,可惜,他遇到了不正常的情況,以至于需要杜恕挑大梁。
兩年前,曹丕命令杜畿監造御樓船。
造成之后,杜畿親自到陶河試船,不幸遇到風暴,溺水而亡,時年六十二歲。
曹丕非常悲傷,在詔書中寫道:“夏朝的水官冥勤勞地工作而死在水中,后稷勤勞地播種百谷而死在山上;已故的尚書仆射杜畿,在孟津試航,以至翻船沉沒,這是忠心的極致,朕實在為他痛惜。”
稱贊杜畿和古代的名臣冥、稷一樣光榮殉職。
追贈他為太仆,謚為戴侯。
杜恕繼承爵位,并得到侍中辛毗器重,先是擔任散騎黃門侍郎,后被舉薦接任弘農太守。
然而沒想到他的職業生涯還沒迎來高光時刻,國家就已經不行了。
他倒是沒有為曹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念頭,只要條件合適,立刻就能投降。
或者說,那些沒能擠進曹魏核心圈子的士族,面臨跳槽的時候都沒有太大的負罪心理。
只是這些年的蜀中的傳聞被曹魏官方給抹黑妖魔化了。
以至于他們對漢朝廷,尤其是對劉禪的認知有了偏差,覺得劉禪對豪族充滿敵意。
最開始差不多是‘士族的敵人,卑鄙的篡位者侵入涼州’。
然后是‘偽漢的太子劉禪領兵攻入關中’。
現在,他們當然愿意喊出‘大漢皇太子駕臨忠實舊都’來讓劉禪接納他們為自己人。
不過他們是有顧慮的,比如京兆韋氏就跟漢朝廷的關系有點不太好。
當年,涼州牧韋端和司隸校尉鐘繇一同勸解韓遂、馬騰二人向曹操投降。
韓遂服軟、馬騰入朝,韋端也晉位太仆。
然后他的兒子韋康繼任涼州牧,在當時一度傳為美談。
后來,韋康被馬超給殺了。
現在韋康的弟弟韋誕就在弘農避禍。
他雖然恨馬超,但只要雙方不見面,他也沒想著要去搞復仇。
畢竟哥哥的死是各為其主,士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