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資格能跟著朝廷喝湯吃肉就夠了。
于是紛紛對朝廷感恩戴德,雖然是劉禪的主動想法。
但畢竟在這個關鍵時候推出來這個政策,在他們看來多少有些讓步的意味,當真是新朝雅政,善之善者也。
但是對于剛來到長安的文武百官以及原本就在境內的士族群體來說,認識就完全不一樣了。
六月上旬,老劉的天子鑾駕入駐長安,前呼后擁兵馬萬人,宮娥、宦者、隨侍文武千人。
此外還有數萬百姓跟隨,他們還沒為長安放眼望去皆是破敗的景象而垂淚多久,就得知了要再興科舉。
吃驚者有之,興奮者有之,找老劉或者老劉身邊人打探消息也有。
皆想探知此事是否會損害自己,以及自己能否在此事中獲利。
老劉當然不知道什么內幕,劉禪給他匯報的信件寫的很簡略。
老劉只知道個科舉這么個事,具體流程啥的一點都不知道。
甚至劉禪還暗示,這么興文教的事情不如名頭也讓給自己,老劉可以退了。
當太上皇沒什么不好,昭武可以了,至少比昭烈強。
當下這個大環境,朝廷的經濟條件你也清楚,泰山封禪什么的您老就別想。
真不是劉禪自己想要‘文’,咱小劉不是那么愛慕虛榮的人。
老劉這一生過來,最后就算再給他辦十場科舉,也不能昧著良心給他弄成昭文不是嘛。
然后老劉派人給張飛送去一只草鞋,并告訴他:“抽到爛!”
幸好現在張飛不在潼關,而劉禪將改革和科舉事宜推入正軌之后還會東進。
這頓打大概率是要暫時記下了。
老劉倒是不矯情,自個住軍營也不覺得有什么問題。
皇帝如此,那些隨行之人則就更不敢抱怨。
這種上行下效倒是讓接待工作好做了很多。
其實諸葛亮早先已經收拾出來個沒被燒毀的宮殿。
只不過推測那個宮殿之所以沒被燒毀,是因為它丫的是冷宮。
因為與其他宮殿建筑群隔開一段距離,大火沒燒到它。
讓皇帝住冷宮這件事,諸葛亮當然做不出來。
老劉也是體諒他的難處,主動下旨說自己起于軍旅,跟將士們住一塊他高興,最后真的在將士們的山呼下住進了軍營。
而諸葛亮也是趕緊跟他進行工作匯報,不管老劉聽不聽,反正諸葛亮要匯報。
土改之事老劉也曾有過想法,但是自認是絕對無法做到這般框架完善。
還有就是攤丁入畝,老劉沉默片刻后只說了一個字:“善。”
關于科舉,尤其是其背后伴隨而來的制度化,老劉倒是問了一句:“朝廷的錢糧夠不夠?”
原來,按照劉禪的要求,國有太學、郡有郡學。
朝廷勛貴子弟可以免考試即時入學,而平民子弟需經考試合格入學。
并且一些比較富裕、人口較大的縣也要興辦縣學。
劉禪讓內閣諸葛喬他們擬定的第一批名單里面就有六十八個縣。
這些開銷可不小,即便能收取一定的學費,還是需要朝廷財政撥款兜底。
“稟陛下,這不是問題。”
教育這方面,諸葛亮是認同劉禪的觀點的。
朝廷治理天下,一方面要打破知識壟斷,給底層人晉升渠道,保持社會活性。
另一方面則是需要足夠的官吏基礎,尤其是大量基層吏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