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守住才是不正常,不過漢軍的攻勢應該就此停下來了。”
“朝廷以河北為基,東跨山東,西有太行,外結江東。”
“你我在內盡心輔佐,牧民強兵,朝廷便能再現定鼎之勢。”
劉放、孫資二人除了被晉爵之外,還都加了散騎常侍。
當下他們能自由出入宮禁,幾乎是所有的中樞政令都要經過他們二人的手。
曹休雖然是輔政大臣,但是并沒有將自己放在權霸朝野之人,他給曹霖留下了自己主動處理政務的空間。
曹霖是可以直接向孫資、劉放所統領的中書直接下命令的。
完全能避開曹休主動去做一些政治命令。
然而,當下這個時局,曹霖的才能并不支持他主動去作為。
先前,他覺得鄴城的宮殿有些舊,希望得到修繕。
便讓孫資、劉放中書擬旨,想要招募數千青壯修宮殿。
結果雖然曹休沒出馬,但這二人直接就進諫駁回了曹霖的要求。
當下這個時局,哪里還能浪費人力物力修宮殿呢。
冀州南部的物資都得向河東、河內二郡支援,在黃河以北建立整體防御線,與漢軍隔河對峙。
冀州北部的資源則是要用來對付公孫淵。
此刻,孫資、劉放二人正為曹霖擬旨。
朝廷已經與拓跋鮮卑達成同盟,當然這個同盟并不可靠,但卻可能有用。
是拓跋力微在帶著部眾跨過燕云山脈之后,發現公孫淵這個盟友已經沒什么用了。
作為一個道德水平不算太高的鮮卑胡人,拓跋力微的價值觀里面只有比自己強的強者,以及比自己弱的雜魚。
強者可以結盟,雜魚則是會被吞掉。
公孫淵在遼東確實很強,因為公孫氏的基業在那里,并且軍心民心都很高。
但是離開遼東的公孫淵,軍事拉胯,沒有民心基礎,他的表現就太差了。
自從先前拓跋力微部眾打敗公孫淵的燕軍之后,他就有了別樣的心思。
只不過考慮到自己剛剛立足,根基還不穩固,所以不能將所有人都得罪,才沒有跟公孫淵徹底翻臉。
而現在,南邊的魏國向自己伸出來橄欖枝。
公孫淵失去了鮮卑兵馬的幫助,進攻能力便羸弱不堪。
那繼續向南打下去,也不過是他在前面出工出力,而公孫淵在后面撿桃子吃。
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拓跋力微當然不會去做。
所以,他選擇跟曹魏建立新的合作,因為后者給他開出了新的價碼。
而且是在承認當下他所已經占據的利益之外,開出了新的價碼。
只要他能幫助曹魏出兵,擊破公孫淵,擊破并州北部敵對的匈奴、鮮卑勢力。
魏國便可給他開方便之門,讓他去奪取河套地區的肥沃草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