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其中,尤其以長安劉禪舉辦的一場國債發行儀式最為矚目。
這既是政治活動,也是經濟活動。
雖然劉禪將其當做經濟活動,但在外人眼中卻更是政治活動。
沒辦法,人的地位和認知不同,觀點也不同,不可調和。
一場盛大的煙火展覽,著實讓上到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大漲見識了。
前幾日,糜家子弟擔任行長的振國商行,公開宣布去年國債盡數償還無誤。
當初北伐之時,劉禪讓振國商行發行了一年利百分之三,兩年利百分之七的兩種債券。
通過債務的形式,向境內的富戶們籌集錢糧,成為朝廷北伐物資的重要來源之一。
朝廷大軍征戰,沒有被物資困擾,此舉也是功不可沒。
一年利百分之三,兩年利百分之七,利潤看似不是很高。
但是量大啊,一旦涉及大宗商品,增值的目的性就會減弱,保值才是根本目標。
關于債券這種事,邸報上做了細致而詳盡的宣傳和說明。
之所以沒有上來就推行國債,還是擔心百姓們的畏強心理。
即便是豪強,也不敢太跟政府對著干,直接發行國債,他們恐怕會擔心這又是朝廷新的斂財工具。
所以,劉禪才讓振國商行出面發行債券,政府隱居幕后,幫百姓們脫敏。
就像邸報上所言的那樣,之前針對戰爭發行的債務,是朝廷監督的正經商業債券。
振國商行向百姓籌集錢糧,而朝廷向振國商行借錢糧。
無論朝廷最后是否還賬,那是朝廷跟振國商行的債務糾紛。
而振國商行才是百姓們的債務人,到時候就算變賣其他資產,也要回購發行到百姓手里的債券。
反正就是多了這一層保護,百姓們不用擔心直面政府會被賴賬,討不回自己的欠款。
這才有不少人紛紛出資,當然,主要還是那些豪強大族,以及高官家族。
半是為了這不錯的利息,半是為了討好朝廷表忠心。
一般的平民百姓參與的不多,他們習慣把錢糧藏家里,而不是別人那里。
而這一次,劉禪又要發行新的債券了,是中央朝廷出面發行的,真正的國債。
這一次,振國商行不是債務中間人,而只是一個負責辦事的。
至于這次的國債用途,說的也很清楚,乃是要用于冬日救濟、太學修建、水利、渡口修建、水師戰船打造等事項。
一則是太學只是搭起來個框架,修建全國最高學府不能馬虎。
還有與科舉相關的建筑,比如恩科大殿等,重視科舉的皇帝也得重視這個,劉禪記得后世朱元璋還為此殺了個功臣。
二則是鄭國渠,重修起來才發現,荒廢這么久,難度比想象的大了一些,花費也多了。
也不能從其他方面轉移財政,畢竟剩下的主要就是軍事支出了。
再加上承諾的涼州免稅兩年,以及新打下來的關中、河洛地區免稅一年。
來年朝廷的財政也會緊張,總之就是財政預算不夠了,得玩赤字發展那一套。
當然了,一定程度的負債發展其實是一個國家和政府最佳發展狀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