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迅速給出了幾個有資格的人,比如廖化、劉邕,乃至于還有人推薦李恢。
當然李恢是益州本地人,所以當時提議李恢擔任益州刺史的人,配套的還上奏表示可以將益州南部設立為貴州。
至于為什么是貴州,按照劉禪的理解,可能是南中出產的茶葉、荔枝乃至于金絲楠木等木材都太貴了。
讓消費者破防了,于是決定在名字上懟南中一下。
益州確實太大了,但是劉禪認為,現階段還不是拆分益州的時候。
因為根據永昌郡對外貿易情況來看,他們已經與天竺那邊的商人有了較為成熟的商貿渠道。
朝廷需要一個實力強大的益州,來展開對南亞地區的探索與征服。
別人可能不知道,但劉禪還是清楚的,交州出海口通南海,屬于太平洋流域。
益州南部再向西南擴展個八百里左右,就能通印度洋了。
而且那里有廣大平原,水土肥美,非常適合發展農牧業。
所以劉禪沒有認可拆分益州的方略,最后從群臣舉薦中挑選了一個認為挺合適的人選劉邕,擔任益州刺史。
劉邕是荊州義陽郡人,原本在劉表治下出仕,荊州投降后投靠劉備。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劉璋邀請劉備入川討伐張魯,劉邕作為將領跟隨劉備入蜀。
建安十九年夏,劉璋投降,益州平定,劉邕便被為江陽郡太守。
章武三年,荊州舉茂才,一些人因為蔣琬跟諸葛亮關系好,便準備推舉蔣琬為茂才。
與此同時,蔣琬之外的競爭者還有,劉邕、陰化、龐延和廖化四人。
當時的荊州刺史是關羽,關羽不會去討好諸葛亮,他想舉茂才的人是廖化。
巧合的是,劉禪經過這些年的觀察,發現蔣琬比起當成一個治國能臣,當個孤臣更有益。
另外,劉禪知道廖化太能活,慢慢提拔,有他熬成三公的時候,所以他不急。
而且當時的荊州還非常需要他,不能讓他調到中央去。
所以,他沒有同意舉蔣琬,同時也壓下了廖化,以至于最后是劉邕脫穎而出。
根據劉禪的觀察,史上有名的蜀四相中,諸葛肯定是獨一檔的存在。
而董允、費祎都是劉禪的早期班底。
前者忠誠而剛直,后者忠誠而機敏。
至于蔣琬,只有這個家伙最為特殊。
作為早期入仕被老劉嫌棄并親自罷免過的家伙。
這家伙能上位,靠的是過人且狠厲的手段。
有些縮水版、威力刪減版‘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臣’的味道。
當然,這位的軍事能力很差,但是政治手腕著實過人,是個上限很高的政治家。
對蔣琬有了這樣的認知后,劉禪便更新了蔣琬的使用方式。
首先就是不能將之捧得太高,于是當時劉禪就壓下了他的茂才。
此人慢慢提拔,不能過蒙拔擢,并且還要讓他多擔任急難險重的任務。
比如出使西域什么的,讓他把手段使在西域諸國身上就是很好的選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