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此三官各自獨坐一席,一方面是表現皇帝對他們的優寵。
另一方面則是他們的職能特殊而重要。
諸葛亮的那個丞相,則是政治策略制定的丞相。
而法正作為尚書令,作為中央朝廷最重要的執行部門的一把手。
名非丞相,但也算是干活級別的丞相,勞苦功高了屬于是。
然后是司隸校尉,這個位置可以算作司隸地區的刺史。
但是又和刺史不一樣,司隸校尉舊號臥虎,是漢武帝創立用來監督京師和周邊地方的監察官和刑獄官。
和御史臺只管監察、刑部只管刑事案件不同,擁有相當程度的檢察權和執法權。
這也是跟其特殊的工作環境有關,京畿重地,沒有足夠的權力,壓不住那些宵小之輩。
始置于漢武帝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漢成帝元延四年(公元前9年)曾省去,漢哀帝時復置,省去校尉而稱司隸。
東漢時復稱司隸校尉,此后一直傳承至今,季漢的第一任司隸校尉便是張飛。
此前劉禪曾經試圖更換人選,但是發現暫時沒有足夠有威望和能力的人替換,便放棄了那個想法。
西漢時司隸校尉秩為二千石,東漢時改為比二千石,季漢則又將其恢復為兩千石。
設從事史十二人,主管察舉中央百官犯法者和司隸地區各郡事務。
司隸校尉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
參與議論朝政時,位在九卿之上,朝賀時,處于公卿之下。
監察權之大,“無所不糾,唯不察三公。”三公之下的人違法犯罪皆能糾察。
作為監督京師和京城周邊地方的秘密監察官,其麾下率領有由1200名中都官徒隸所組成的武裝隊伍。
因此是京師中的一支重要武裝力量,當年袁紹在何進死后,打著為大將軍報仇的名義禍亂雒陽。
而袁紹之所以敢攪風弄雨,就是因為他擔任司隸校尉,手里捏著這樣一支在京師舉足輕重的武裝力量。
這一千兩百人的武裝,皆手持哨棍和繩索,甚至倉庫里還有五十副甲胄和一百副強弓硬弩。
專門稽查司隸地區不法事,除暴安良,維持治安。
而在司隸地區,又是天下權貴之家最為集中的地方,而勛貴豪強子弟,最容易成為他們打擊的目標。
所以司隸校尉這個非常得罪人的職位只有兩種人能擔任。
一種是位高權重,不怕得罪人的,另一種是能臣酷吏,以皇帝爪牙自居謀求高官厚祿者。
張飛就很合適,他位高權重,根本不怕得罪人,同時呢,他很喜歡用鞭子抽打小人。
所以他擔任司隸校尉,司隸地區的治安相當不錯,那些勛貴子弟,豪強公子根本不愿意落到他手里。
至于御史大夫孟獲也是獨坐,其實很好理解。
他的職位職責,就注定了他跟文武百官不是一路人,不獨座容易跟同僚們打起來。
劉禪能體會到孟獲的不易,就像上學的時候,大家最討厭的就是那些動不動給老師打小報告的同學。
東漢初年,改御史大夫為司空,管朝廷工程建設。
季漢將三公虛職化,司空沒有實權給人用來養老,劉禪設置工部尚書管理朝廷的工程建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