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即將光復,而劉禪并不打算裁撤這個建制,建立一個廣州刺史部并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不動用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現有的交廣分治就能直接利用,屬于是白撿的便宜。
至于新任廣州刺史的人選,劉禪認為沒人比渴望升官的李嚴更合適了。
李嚴年輕時為南陽郡職吏,便以才干知名。
荊州牧劉表讓他到郡中各縣任職。
曹操進入荊州時,李嚴正為秭歸縣令,于是西往奔蜀。
劉璋用他為成都縣令,又獲得能干的名聲。
其人的政務才能算是經過劉表、劉璋、劉備三位君主的檢驗,屬于當世一流的水平。
而且他的法律才能也是漢朝廷中名列前茅的存在。
當初,益州在劉璋治理下,法紀松弛,德政不舉,威刑不肅。
劉備命軍師將軍諸葛亮、揚武將軍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將軍伊籍、左將軍西曹掾劉巴和李嚴五人一起制定《蜀科》。
后來成為了漢朝廷的法律體系的基礎,如今的漢律疏議便是對蜀科進行的重新修訂。
只不過他太渴求升官進爵,功利心過于旺盛,早先劉禪對其采取的是緩提拔的策略。
當然,如今劉禪既然已經登臨君主之位,便不用擔心李嚴會失控。
老劉曾經跟劉禪說過,法正之后,可令李嚴接任尚書令。
劉禪當時并未置可否,他覺得李嚴還是別調入中央了。
像這種有能力有野心的政治家,他想當權臣。
那不好,所以劉禪不能給他那個土壤。
放到地方當刺史,干個七八年后,遷為司隸校尉接替張飛的位置。
然后給個九卿,乃至于給個三公位置退休,對李嚴和自己都好。
朝廷在廣州的開拓性進展,更進一步的讓群臣百官興奮不已,紛紛向劉禪進言慶賀。
若是他們清楚朝廷在江東的謀劃以及已經取得的成果的話,將會更興奮。
當然,這部分內情只需朝廷高層知道,不會在大朝會上公之于眾。
很快,大朝會的議題就轉到了臨華殿學術論壇,以及二月份的建興元年科舉考試上面。
不斷的開疆擴土,大家對朝廷充滿信心,對漢軍充滿信心。
然后對皇帝取得區區學術圈的最后勝利也已經沒多少懷疑了。
然而,越是到了這個收網的時候,越是會有一些魚會豁出去,妄圖掙扎個魚死網破的局面。
而此時,劉禪再次釋放對士人的善意,表示自己并沒有趕盡殺絕的意圖。
黃門侍郎黃皓持宣圣旨:
明日開始舉辦臨華殿會議,關乎朝廷文脈的發展,朝廷予以最高程度的重視,并且絕對尊重會議的結果。
學術研討之后確立的五經圣人法,自此就是大漢帝國的官方正統學術以及指導思想。
夫子云,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