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他們需要做的就是將傳承延續給后人。
我們絕不放棄,儒學的生命力是頑強不息的,便是強如秦始皇焚書坑儒,儒學依舊傳承下來了。
現在不過是再次蟄伏而已,我們絕不妥協,哪怕成為野生學派,也不認可你暴君的統治。
雖然這批人占比并不大,但是仍然有一些理想主義者追隨他們而去。
從戰國百家爭鳴時期到現在,六百多年里,有太多學派起起伏伏,很多斷絕了,但也有不少在蟄伏許久后重新獲得了官學的地位。
有先例在前,所以他們并不覺得自己所作所為是無意義的。
白馬為馬,馬非白馬。
你當然是皇帝,我們無法與你抗衡,但皇帝不會永遠是你。
只要換了皇帝,就有機會,未來可期。
當然,這一波人數占比不大,更多的士人則是選擇了另一條路。
那就是接受現實,選擇妥協,就算繼續傳承自己的學術,但是面上已經變為積極擁抱新秩序。
他們動用人脈和資源,想要往太學里塞人,或者摸到學習五經的家族那里,希望獲得學習正統五經的機會。
然而,太學的招生是有限的。
而五經家學們正準備大快朵頤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候,也不會允許外人來分自己的蛋糕。
他們現在正緊鑼密鼓的為家族子弟和姻親好友的子弟安排康莊大道,安排錦繡前程。
所以,這些抵抗到最后才決定投降的家伙,能被新秩序接受的也非常少。
只有那些早就勾肩搭背的士人,才被接納進來。
然后他們很快就明白了,皇帝雖然說只要他們愿意改換門庭,顯得很大度。
但是對于這些抵抗到最后的家伙,該穿的小鞋是一點也沒少。
不懲罰他們這些頑固分子,如何向那些選擇早早投靠皇帝的那些人證明他們的明智呢。
所以,等待他們和他們的門生故吏們的是不可避免的秋后算賬。
即便皇帝不插手,五經學派的新的既得利益者,也會主動發起對野學派出身的政治勢力發起進攻,來搶占更多的利益蛋糕。
在皇帝出手制止前,他們絕望的情緒將會一直蔓延下去。
當然,劉禪將十四寡頭流氓廢掉,不是為了扶持更加龐大的五大寡頭流氓。
競爭者少了,如果還是原來的秩序,放任讓他們發展起來,很容易形成比以往更加龐大的巨無霸。
就會出現比汝南袁氏、弘農楊氏更恐怖的門生故吏遍天下的家族。
劉禪當然不會做這種損己利人的事情,他此次是要分化瓦解士人力量。
然后趁著士人內戰后新的勝利者依舊羸弱的時候,在他們尚未成長起來的時候,革他們的命。
廢九家之后,劉禪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廢私學、興官學了。
壟斷學術的,有朝廷一個就夠了。
老劉和諸葛亮都曾跟劉禪講述過各種兩漢滅亡的教訓,再加上劉禪自己的認識。
他已經對兩漢滅亡的原因,形成了一個頗為體系的觀念。
其中于教育界,官學不興就是最大的問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