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十四家法的傳承人,基本上都不怎么會愿意進駐太學。
因為太學頗名不副實,士人們看不上官學,覺得在里面擔任博士就是浪費光陰。
在一流士族眼里,他們的家學才是本科才能培養人才,太學則是野雞大學。
東漢以來,太學里面教出來的學子,最多也就能管轄一縣之地。
擔任縣令便已經算了不起了,至于兩千石?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而朝廷大員的出身,除了外戚這種幸進,基本上都是他們的家學這類名牌大學畢業生。
這好嗎?這不好,教育界不能成為脫韁的野馬。
劉禪有一系列的計劃去改革他們,比如標點符號標注五經、推行簡體字、頒布官學學籍等。
表面上簡單的添加幾個符號,但背后卻是對家學施教權的剝奪。
標點符號的意義,就是讓那些家學一直藏著掖著的章句之學失去意義。
傳統的句讀,以及文字的復雜,都是為了提高受教育難度。
將一大批人攔截在受教育之外,以此方便他們通過家學壟斷學術。
然后就只有他們自己人才能掌握知識,升官發財。
有了標點符號,推行簡體字之后,所謂的士族家學教化就不再是秘密。
任何一個讀書人,哪怕是寒門庶民,只要他能夠識字,就能立刻讀懂文章。
以前沒有標點符號還能理解,畢竟是竹簡書寫文章,成本大且地方小,寸土寸金,所以字字精煉。
而今不同了,劉禪手里有足夠的紙張,還有雕版印刷術,已經不需要再如此憐惜書寫空間了。
當然活字印刷術也能搞出來,但是活字印刷術并非突破性的科技發明,還頗受工具限制。
即便是活字印刷術已經出現的宋朝,其后的明清時期,依舊以雕版印刷為主,因為它已經夠用。
而劉禪手里掌握著這兩件東西,其實在一開始就立于不敗之地了。
新五經他們以為擊敗其他家法之后,便能在廣闊的土地上瘋狂扎根繁衍,成為遠超以往的超級巨無霸。
因此他們選擇追隨皇帝,為了那幻想中的巨大利益,瘋狂的撕咬其他家法。
即便咬的滿嘴毛、滿嘴血也不在意。
然而他們忽視了,一旦皇帝得到了他們的家法,他們就注定失敗了。
有標點符號、紙張、印刷術在手的皇帝根本不會給他們任何話語權。
沒有足夠的紙,只有竹簡,沒有印刷,只有手抄,那么書籍便只在上層流傳。
劉禪若是推行標點符號,那他碰到的都是自己的敵人。
因為書籍的難獲取性,學術不能下移,不能讓更多人接受教育,沒書可讀的人根本不在意有沒有標點符號。
所以,足量的紙質書資源和標點符號,單獨拿出來惠及寒門庶民人,并不會影響上流士人的地位。
可兩者一旦結合起來,就是可怕的利器了。
劉禪數年前就已經開始推行紙質化辦公,當然,傳統的竹簡辦公也沒有取消,二者屬于并行狀態。
但是凡是用過的人都會被紙張的輕便所折服,因而朝廷的紙張用度逐年上升,而竹簡的使用量則是逐年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