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幾年時間里,朝廷上下官僚士大夫們漸漸地習慣了紙質辦公。
所以,劉禪其實早就在布置對付士人的陷阱了。
幾年的時間里,紙張的制作工藝不斷成熟并創新,制作成本一降再降。
實際上,只要劉禪放棄高利潤營銷策略,能一夜之間讓紙張從奢侈品變成廉價品。
紙張的供應基礎,早已經準備完畢,朝廷官府從地方上奏到中央的公文基本上都紙質化奏本。
若是竹簡的話,每年不知道多少輛馬車運輸才能滿足當下的信息傳遞數量的需求。
只是劉禪沒有正式宣布廢除竹簡而已,大家沒有注意到,實際上竹簡已經可以被廢除了。
新五經士人們還在享受著勝利的果實,以為光明的前途就要到來了。
雖然他們剛剛經歷一場內戰,搞得士人集團分崩離析,整體實力元氣大傷。
但是廣闊而肥沃的土壤正等著他們扎根,等著他們汲取營養發展壯大。
他們為此感到興奮,為將來門生故吏遍天下而興奮,還在對劉禪的大恩大德而感恩戴德。
殊不知,其實劉禪早就為他們挖好了墳墓。
士族既然已經打倒一大半了,剩下一小半不打倒,難道還留著過年嗎?
那些被打倒的是騎在百姓頭上作威作福的人上人,被劉禪選中的這些人難道就是好人?
除惡務盡啊,劉禪深感自己責任深重。
從被制作出來的時候,劉禪就已經計劃著紙張的普及了。
紙也不是什么稀罕東西,從蔡倫開始就已經被大家熟知。
即便是大量物美價廉的紙張出現,雖然略讓人感到驚奇,但也不算完全的出乎意料,還是在常人的接受范圍之內的。
但是標點符號就不一樣了,當年劉禪小時候第一次跟諸葛亮談論這件事的時候。
諸葛亮這位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物,竟然臉上也露出了驚恐的神色。
因此劉禪立刻意識到事情大條,此后對文字的改動也就停留在簡體字上面。
最初的時候還用了軍事公文需要加密處理這樣蹩腳的理由,來進行掩蓋。
所謂家法,就是如何斷句是由這些頂流士族說了算。
而用上標點符號,就是廢除了他們斷章取義的權利。
朝廷便不需要他們來背書了,自此經意的解讀有了標準答案。
文章表達有了統一的解釋,朝廷可以自己教授讀書人了,就真的是變家法為國法,不再需要他們。
他們會為了自己的家法變成國法而高興嗎?
不會,他們只會為自己失去施教權而憤怒。
私學興盛,是士人對抗皇權的核心手段,也是核心利益。
一旦私學衰敗,讀書人全都進入官學學習。
士人將完全成為皇權的附庸,跨越南北朝和隋唐,直接跳到宋朝。
成為失去一切獨立自主的附庸,學的說的用的都是朝廷來制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