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潛力并不等于現在就能拿出來這么多的錢糧。
魏延這位豫州刺史想要成為完全體豫州刺史,自然是想要積極對外擴張。
發動戰爭必然需要錢糧,豫州拿不出來,自然就需要其他地方的鼎力支持,這將是一個復雜的政治軍事問題。
當然,魏延從很久以前就頻繁請戰,比如‘子午谷奇謀’那事。
其實朝廷有自己的戰略規劃,至于要不要采用魏延的請戰計劃,還是要看這件事是否與朝廷的戰略相適應。
他的請戰文書很快就上交到了劉禪的跟前。
經過一番慎重考慮后,劉禪做出決定自己出面安撫一下魏延。
“朕會跟文長去信,告訴他稍安勿躁。”
現階段,錢糧劉禪是有一些的,但不多,發動三萬大軍征戰其實也是勉強夠的。
但是沒必要冒這個風險,主動進攻和本土防御是完全不一樣的。
兵法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發動一場大戰,糧草后勤最為重要。
如今朝廷的攤子已經支大,已經不是以前那種只管大力從蜀中頂出來那么簡單了。
若是朝廷將最后的余裕也投入到豫州戰場,萬一其他地方,比如河東或者塞北有了什么變動,一時半會可就難以支援。
所以,還是得先手中有糧,才能心中不慌。
而且劉禪想要先打河東,然后上黨,拿下戰國時期韓國的地盤。
然后向北攻占太原、雁門,拿下并州這個‘表里山河’之地,全據太行山西。
也就是走當年秦國先覆滅韓國,再攻破趙國、魏國的路子。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如此形容太行山西之地:“子犯曰:‘戰也。戰而捷,必得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無害也。’”
這便是‘表里河山’的出處,此話當真是一語道破此地地勢之奇險精妙與山河壯麗。
是特殊的地理造就了這個地方的獨特文化圈。
它西邊以黃河跟陜西劃界,東邊以太行山跟河北河南劃界。
地理決定了它的邊界,這兩大地貌基本上就決定了山西的區域就是這兩者之間的地塊。
在這個地塊以內的,就算分開,也是暫時的,遲早會形成一個大單元。
而之外的,山西也很難擴張出去,除非是爭天下。
比如后世唐朝的李家雖然是以關隴為基,但再細致點講其實是從太原出發奪的天下。
占據此地,就像是占據了一個安全的堡壘,國防難度大大降低。
之后便可輕松繼續擴張,向東平定黃河以南地區,向北收復冀州和幽州,天下便可重歸一統。
而要渡河,就需要積攢足夠的錢糧。
所以現在不能因為魏延個人意愿而發動對另一半豫州的戰斗。
而且,若是現在發動戰爭,敵人定然也不會老實。
大軍出發之前至少要有半個月以上的動員,并且糧草后勤部隊還得先行出發為疏通道路和供給通道。
正規軍士兵的性命是珍貴的,只有在戰場上損耗才是死得其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