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宣王八年(前312年),在濮水之上抵御秦軍,被打敗。
齊湣王即位后,孟嘗君為相,聯合韓魏攻楚,匡章率軍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敗楚軍,殺楚將唐昧。
齊湣王三年(前298年),率齊、魏、韓三國聯軍(后加入趙、宋兩國)攻破秦國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
秦地和楚地如今都已經是漢朝廷所占據的地方。
夏侯霸以此人為榜樣,便是為了彰顯自己為國家抵御強敵的志向。
所以此人大概率便是漢軍將來渡河進攻河東的第一個阻礙。
當然,雖然夏侯霸有以死報國的決心,但是他以區區河東太守所能掌控的人力物力其實并不夠看。
即便是他身后的司馬懿,在并州這地方,也有些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感覺。
將來就算劉禪不親自動手,即便是只給諸葛亮與司馬懿同等的兵力、后勤,漢軍都不會輸。
更何況到時候劉禪打算以至少兩倍的兵馬去攻略并州,到時候估計司馬懿也會感慨‘悠悠蒼天何薄于我’了。
尤其是他們內部還出現了些二五仔的時候。
并州的一位領兵將軍,因為跟漢朝廷這邊的一些官員比較熟悉,已經暗中通信良久了。
此外還有許多軍吏文官,也都紛紛找熟人、找門路的與這邊取得聯系攀交情。
還有一些是帶著誠意來投的,比如透露一些情報什么的。
這些信件不少呈報到了長安,足可見人心所向。
當年袁紹跟曹操對戰的時候,曹操后方大量官僚跟袁紹暗通曲款的場景,如今在曹魏內部又重現了。
其中最令劉禪感到炸裂的是,魏國的并州上黨郡太守羊衜,竟然也跪了……
一個堂堂兩千石的高官,竟然也私通自己,表達了投降的意愿。
上黨之地,在中國歷史上可謂是個響當當的盛名之地了。
上黨號稱天下之脊,“俯瞰中州,肘臂河東、并州,則謂晉國咽喉也”。
狄子奇《國策地名考》曾曰過:“地極高,與天為黨,故曰上黨”,其意即此。
形勢十分險要,《荀子》稱為“上地”。
“上黨”的意思,就是高處的上面的地方,即“居太行山之巔,地形最高與天為黨也”。
因其地勢險要,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古來有“得上黨可望得中原”之說,是非曲直,難以論說。
當然,劉禪也不去計較其中的正義與否,若是能和平解放上黨,自然是頂頂好的事情。
所謂上兵伐謀,這比調動大軍去攻取要輕松多了。
雖然這是跟上黨太守一起搞的陰謀,但陰謀也是謀啊,不必在意。
當然,上黨郡太守羊衜這也是冒了極大的風險才屈身守分、靜待時機、撥亂反正、喜迎王師的。
朝廷當然要給予如此功臣大大的獎賞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