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并不包括雁門太守牽招的雁門郡兵。
因為雁門段的長城防線就是牽招負責的,他麾下的郡兵算在長城守軍里面了。
雖然是郡兵,但是作為邊郡,這五千人不同于一般的地方軍,雁門郡兵戰斗力當看做魏軍一流戰力水平。
同樣水平的郡兵還有夏侯霸手里的一萬河東兵,作為對漢前線的兵馬,戰斗力自然是魏軍正規軍水平。
此外還有護烏丸校尉田豫手里的五千步騎。
護烏丸校尉自東漢以來,一直是中央朝廷在北方設置的一支重要邊防軍。
田豫的這一支,便是直屬于曹魏中央的軍事武裝力量,也是一流戰斗力的魏軍。
原則上不歸并州管轄,但是因為司馬懿的大都督職位,在戰時同樣能被納入其指揮序列之下。
地方太守中,之所以最為特殊的是夏侯霸。
這當然是因為曹休當初對司馬懿設置下的一個保險。
扶持一個忠誠于曹魏的宗室為楔子,放置在并州,并不是他不信任司馬懿,而是出于一個政治家本能的進行的平衡操作。
青徐兗扔給曹睿,怎么著也是肉爛在鍋里,是他曹家的自己人。
并州不一樣,司馬懿到底不是宗室,而是士族,能防一手還是要防一手的,即便只是一個心理安慰。
雖然可能用處不大,但是有總比沒有好,因此冀州對司馬懿的支援很大一部分傾斜在了夏侯霸身上。
司馬懿其實并不介意,只要二人都為國效力,夏侯霸便甘心接受自己的指揮。
而若是自己跟對方真的有什么不對付,并州刺史、大都督總歸是比他那個河東太守官職要大的,想要搞掉對方易如反掌。
總而言之,五萬三千人,這些便是明面上魏軍所有的紙面實力。
然后司馬懿再從豪強手里拉攏一批,雖然豪強武裝起來的兵馬戰斗力低于正規軍,但是這個數目確確實實可能達到八萬人。
而漢朝廷這邊,針對并州防守力量的計算,也是按照這個八萬人進行的。
與之相對的,長安朝廷這邊,針對性制定的計劃在戰略上可謂是將穩妥貫穿到底了。
在朝廷針對并州方面的布置中,除了并州刺史馬岱所統領的這一萬五千人之外。
吳懿麾下的萬人部隊作為與夏侯霸對峙超過半年的老對手,自然是要加入戰場的。
而朝廷設置在藍田和武關的關中駐軍營地,可抽調的兵力為三萬人。
此外還有雒陽方面的趙云,他在第一階段還不能動,畢竟還要防范東邊的曹睿和冀州的曹魏中央。
等朝廷從關中出兵,打下河東地區之后,趙云便可親自或者派遣一名偏將,統帥河洛防線的一萬兵馬渡河北擊河內郡。
與此同時,河南尹程畿也會率領五千河南尹兵從旁協助征戰。
程畿一方面是因為劉禪相信他的忠誠和才能,想要提拔重用他,另一方面則是練兵。
河南尹作為將來進攻兗州的前線基地,新征召組建的地方軍不能錯過這次戰場練兵的機會,將來才好成為朝廷東征的一支可靠戰斗力。
除了上述前期部署的七萬大軍之外,在戰爭進行的時候,還有一些部隊會相應的加入戰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