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耒陽和桂陽分別被廖化、沙摩柯率軍攻占,隨后郴縣也被漢軍圍攻。
漢軍進攻此地后,陽山、曲江、湞陽等縣城紛紛投降。
當然也有頑強抵抗的,各被圍城旬日至月余攻陷。
而今的情況便是全柔將兵力集中在郴縣、漢寧縣、臨武縣三地。
這三座城池是桂陽郡里最大的三座城池,也是糧草較為集中的地方。
全柔最后據守這里,顯然是打算抵抗到底,要盡可能多的拖延漢軍的時間了。
隨后,向朗便命令潘濬、廖化、丁奉集中兵力,包圍全柔所在的郴縣。
他不打算一一攻打三座縣城,而是打算擒賊先擒王,將全柔拿下之后,說不定另外兩城便能迅速被攻心以至于告破。
這就是以勢壓人、以多欺少,以大欺小。
全柔的兵力太少了,分散防守三座城池,無法像彭綺那樣實現互相支援策應的效果。
漢軍兵力充足,可以輕易切斷三座城池的聯系,吳軍除非大部分守軍都出動,否則無法突破阻隔。
但是守軍大部分出城,城池就有被偷家的風險。
因此他們只能看著漢軍從容的集中主要兵力專攻一處。
至于劉禪下達指令的另一人李嚴,他也在好不容易收拾完廣州局勢后,分出一部分兵力支援荊州。
當初,李嚴接手廣州的時候,廣州大部分地區已經被李恢給收拾的差不多了。
就剩下三分之一個蒼梧郡和不到一半的郁林郡北部還有殘存的抵抗勢力。
當時李嚴與李恢佯裝爭奪指揮權,導致漢軍指揮體系出亂子,然后再軍事調動上出現了一些破綻。
吳將戴良發現此事,以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便趁機率領數千人馬向吳廣州刺史呂岱靠攏。
然而,當他出發之后,李嚴和李恢立刻合作,以李恢為首,李嚴為輔對戴良進行圍追堵截。
最終戴良被奔襲而來的漢軍給圍殺,呂岱痛失一臂。
最后呂岱也只能在郁林郡節節抵抗,做最后的垂死掙扎。
而入了郁林郡之后,李嚴發現,這里的百姓最尊重的是陸績前太守。
陸績雖然在郁林只做了九年的太守,但是教化百姓、開發南土的政績不錯,因此名聲挺好。
陸績去世的時候,年僅三十二歲,留下兩男一女,被同族陸瑁將他們接到自己家中撫養。
先前因為陸遜的關系,陸氏族人遭到孫權迫害,故而離開家鄉,躲到郁林這里避難。
李嚴親自招降陸瑁,面對如此大勢已去的情況,陸氏對孫吳政權本身也沒有多少忠心和歸屬感。
于是陸瑁利用陸氏的影響力,勸說城內百姓開城投降。
并且先后出面幫助漢軍勸降了臨浦縣、臨塵縣、雍雞縣三座縣城。
因為獲四城有功,陸瑁被封為關內侯,于李嚴麾下任職參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