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間曹叡麾下不少人,包括父親在關中戰死的曹爽都不可避免的出現顫栗,對該局面產生緊張的情緒。
汝南郡的那些城池,在面對漢軍的進攻時,幾乎是被摧枯拉朽的攻陷了。
幸虧汝南郡為豫州最大郡,魏延在一連攻下眾多城池的時候,也不得不分兵守衛。
因此,兵力被攤薄后他進攻陳國的腳步遲緩了,這給了曹叡及其麾下文武反應的時間。
當然,遲緩不代表漢軍不會來,或者說魏延是一定會來的,他可是敢走子午谷的猛人,一般的困難并不能阻攔他的腳步。
由于局勢變化,陳國也早已從內地郡國變成處邊境之地。
其本地的郡兵在此前的平叛行動中并未被調離,因而還能夠第一時間成為抵御漢軍進攻的首道防線。
然而,這僅僅只有數千人的郡兵隊伍,就算與那些忠心耿耿的征召民兵相互配合,要想抵擋住魏延所率領的漢軍大軍,那也是遠遠不夠的。
況且,如今這些征召來的民兵對于曹魏政權是否還存有忠心都難以保證,或者說根本就是不愿效力的心態。
再加上士兵們在面臨漢軍時普遍士氣低落,這種種不利因素疊加在一起,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救援支援,陳國必定會被漢軍輕易攻破。
一旦陳國淪陷,東邊相鄰的梁國和沛國恐怕也難逃陷落的危險。
在后方針對突發局勢商討應對策略的會議之上,曹叡敏銳的察覺到麾下文武的不同心理狀態。
那些跟隨他從關中一路撤退而來的臣僚們,大多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怯戰情緒。
比如曹爽,平日里看似威風凜凜,但此刻卻顯得神色慌張,還有劉曄,這位一向以智謀著稱的謀士,此時竟也沉默不語,眉頭緊鎖。
就連久經沙場的張郃將軍,臉上也難掩一絲憂慮之色。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來自青徐地區的本土官僚們,他們此前并沒有直接與漢軍交過手。
因此在面對漢軍即將打來這一嚴峻的軍事問題時,尚能保持著一顆相對平和且冷靜的心,沉著地思考著應對之策。
如剛被曹叡任命為雍國衛將軍的曹纂,就是第一個主動站出來請戰的將領。
這讓曹叡感到非常欣慰的同時,又不得不思考更多的問題。
首先一個是,這仗勝算大嗎?
當然不大,自己剛剛宣布讓這群跟著自己南征北戰了半年的將士們解甲歸田,讓他們休養生息。
如今立刻又要將他們重新征召回來,就像剛睡下的人被強行拽起來,埋怨和不滿的情緒可想而知。
軍隊戰斗力也必然大打折扣,因此,雍軍現在根本沒做好跟漢軍正面大戰的準備。
因此曹叡覺得,陳國能守住最好,守不住能守住梁國的話自己也能接受。
其次第二個問題,曹纂是魏延的對手嗎?
曹叡不懷疑曹纂有一定的軍事天賦和才能,是一個正在茁壯成長的青年將領。
不過,戰場對比不能光看一方的條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