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龐大而復雜的運作體系,想要實現絕對意義上的信息封鎖幾乎是天方夜譚。
總會有那么一星半點的風聲走漏出去。
那些經驗老到、眼光獨到的專業細作,只需捕捉到這些若隱若現的蛛絲馬跡。
并對這些信息加以細致入微地分析比對,以及合理推斷之后,就能大致摸清楚朝廷已然展開了軍事行動這一事實。
然而,要想確切知曉具體的兵力部署、動手時機以及進擊路線等關鍵細節,卻絕非易事。
即便是再高明的行家,所能做出的也僅僅只是基于現有線索的粗泛猜測罷了,其中難免會存在極大的偏差。
不過話說回來,在這個以冷兵器為主的時代里,哪怕只是掌握了這樣一些模糊不清的情報,也稱得上是份量十足的重要訊息了。
曹叡既然能夠獲悉這些情況,那么作為同樣精明睿智且將門世家出身的司馬懿,又豈會被蒙在鼓里。
早在最初察覺到漢軍稍有異常動靜的時候,司馬懿便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警覺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因為他深知,戰場上瞬息萬變,任何一絲細微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預示著大局的變動。
雖然司馬懿在歷史上的名聲不咋地,甚至跟他的兒子司馬昭先后帶著司馬家進行‘反帝反封建’運動。
但不得不承認他不僅是位出類拔萃的精英政治家,更是一名足智多謀的杰出軍事家。
憑借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深厚的戰略素養,他可以從看似微不足道的情報碎片當中迅速拼湊出一幅完整的戰略圖景。
甚至隱約推斷出漢軍出動的兵力約在八萬到十二萬之間。
這種見微知著的本領當世一流,就像原本的歷史中,他能從使者的幾句話中,推論出諸葛亮命不久矣這樣左右兩軍命運的大事。
實際上,早在之前司馬懿就已經預見到漢軍將會攻打并州了。
要知道,并州與山東諸州相比,距離關中地區更為接近,而且其地理位置具有獨特的優勢,表里山河天下形勝之地。
遙想當年,秦國從關中東出之時,首先滅掉的便是韓趙魏三國,而非南邊的衛國和楚國,也不是東邊的齊國。
這其中的緣由很簡單,對于一個國家戰略中心位于關中的政權來說,占領并州便是鞏固關中并擴大形勝優勢,繼而君臨天下的必然之路。
盡管司馬懿并不知曉后世的唐朝同樣是以關中連接太原來作為爭奪天下的根基。
但憑借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敏銳的洞察力,他深知這是任何一個正常的關中政權都會采取的策略。
正因如此,他很早就開始在內心深處給自己做起了思想工作,早早的做好漢軍必定會將矛頭指向他的準備。
七月底八月初,時任漢并州刺史的馬岱開始頻繁率領軍隊在長城之外游蕩示威。
面對馬岱這種明顯的挑釁行為,司馬懿并沒有被對方的耀武揚威所迷惑從而分散注意力。
相反,他迅速做出反應,將自己那如同鷹隼般銳利的目光果斷地投向了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