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在那個實行二元君主制的時代里,存在著這樣一種潛在的社會規則:
一旦某人得到他人的推舉而獲得官職,那么這個人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推舉者的門生故吏。
如此一來依照士大夫們所遵循的規矩和禮儀,魏種理應對曹操這位舉薦之恩人敬若師長。
并在政治立場上始終與曹家保持一致,同進同退。
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已算得上是曹氏陣營中的自家人了。
可誰能料到,就在興平元年的時候,曹操親率大軍東征陶謙之際。
陳宮在兗州暗中勾結陳留太守張邈,公然反叛并迎接呂布入境。
一時間,兗州各郡縣紛紛響應,形勢急轉直下,偌大的兗州竟然只剩下三座城池還堅守在曹操一方。
當曹操得知兗州發生叛亂的消息之后,他本能地依據傳統的社會規則去思考問題。
按照常理推斷,此時正在兗州擔任官職的魏種應當會對自己這位曾經的舉主忠心耿耿、竭盡全力地守護疆土。
因為在那樣一個注重師生情誼和門客忠誠的時代氛圍之中,這種行為幾乎是天經地義之事。
于是曹操當眾表示:“唯獨魏種不會背叛我。”
這不僅僅是對傳統社會規則的篤信不疑,更是對魏種深深的期許與激勵。
那時節,曹操身處危局之中,形勢可謂是岌岌可危。
他滿心期盼著魏種能夠堅定地駐守城池,為自己贏得寶貴的喘息之機,以便能及時趕回救援。
畢竟,作為一方領袖的曹操如此器重魏種,甚至不惜當著眾人之面毫不吝嗇地對其夸贊有加。
這般恩寵有加,只要魏種能全力以赴、出色表現。
那么未來等待他的必將是擢升重用、加官晉爵,榮華富貴唾手可得,在仕途之上一路扶搖直上亦非難事。
說不定日后曹魏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將之列里,都可以有魏種的一席之地呢。
怎奈世事難料,曹操沒有想到這個魏種竟然如此不堪大用,關鍵時刻掉鏈子一跑了之了,直接棄城不顧。
曹操得知此消息時,那張原本充滿期待與信任的面龐瞬間變得鐵青。
在群臣面前狠狠的被魏種狠狠地扇了一個響亮的耳光一般,火辣辣的疼痛和無盡的羞憤涌上心頭。
因此,在聽說魏種叛逃的消息之后,深感被背叛的曹操大怒揚言:
“你魏種只要沒有南逃越地、北走胡地,我就一定不會放過你!”
后來建安四年,曹操與袁紹爭北方霸權,當時曹操率領著大軍圍攻射犬城。
這座原本寧靜的城池瞬間陷入一片緊張和恐慌之中。
城中鎮守的薛洪與河內太守繆尚深知曹軍勢大,難以抵擋,經過一番權衡利弊之后,他們最終決定率眾投降。
就在此時一直躲藏在射犬城中的魏種也未能幸免,被曹軍成功生擒。
遙想當年,曹操也曾經歷過諸多艱難險阻。
但當時的他已然從那些危機中浴火重生,逐漸崛起并站穩腳跟,只要挺過袁紹的大關,曹氏的基業便是穩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