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當大軍完成圍城營地建設之際,這些大型的攻城器械便也已赫然矗立在那里。
如此之快的建造速度使得敵人幾乎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
遙想往昔,由于過長的施工周期,也曾出現過敵人能夠趁虛而入,從城中殺將出來破壞那些尚未完工的拋石機的情況。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這種情況如今已基本成為歷史。
而這一切得以實現,還要歸功于大漢朝廷雄厚的財力支持。
只要后方的運輸力量跟得上前方戰線的需求,那么可拆卸配重拋石機2.0便能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前線的將士們,數量上絕對管夠。
除了拋石機以外,劉禪還曾聽聞古代名匠魯班曾經發明過一個能夠飛天的大鳥,然而一直沒有工匠能夠復刻。
這樣劉禪組建大漢空軍的計劃再次擱淺,對天空探索這方面讓劉禪滿意的也就只有對熱氣球的研究了。
前不久,在長安落成的體育場開幕典禮上,一名勇敢的漢軍士兵,在五十金的懸賞下登上了熱氣球。
并且在數千人的注目下飛到了十丈高的位置,在上面待了足足半個時辰,引得全場一陣接著一陣的歡呼。
而‘張志強’這個名字,也作為飛天第一人而被太史令周群寫進史書中。
連民用的熱氣球都能夠實現載人飛天,軍用的自然更為先進,或許能在戰場上關鍵時刻起到重要的作用。
對于這些科技發明,劉禪當然是高興的,可是每當想起大量工藝發明的遺失,劉禪總是感慨萬千、心痛不已。
要知道,兩漢時期的軍工科技水平相較于秦朝實際上是有所退步的。
盡管這個事實令人驚訝,但卻也是不爭的事實。
在兩漢時期的軍工領域,秦朝眾多精妙絕倫的科技發明已然失傳,故而呈現出一種退化的態勢。
更為遺憾的是,其中的大部分發明創造在此后的冷兵器時代里再也未曾重現于世。
要知道,投石機這一在先秦時期就頗為常見的攻城利器,居然一直沉寂到了東漢末年,直到曹操與袁紹展開激烈對決時,才被重新復刻出來。
而后世學者們對兵馬俑坑所出土的那些兵器進行更為深入地探究后。
更是驚人地發現,原來當時秦軍所配備的武器,與人們傳統認為的冷兵器戰斗方式,其先進程度是顛覆式的。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那個時代,對于軍隊戰斗力的挖掘已然達到了一種極致境界。
在中國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從古至今向來都不乏技藝精湛獨具匠心的能工巧匠。
比如春秋時期的魯班,還有墨家的那一大幫子人。
但是像秦朝那樣擁有超大規模且具備高技能水平的工匠群體卻是鳳毛麟角。
這也是劉禪致力于達到甚至超越的科研能力,秦朝作為數百年春秋戰國大亂斗的最后贏家,它身上有太多的優點值得學習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