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隸校尉崔林負責留守太原郡,負責統籌后方,并全力督運糧草。
這一安排背后實則有著多方面的深思熟慮。
要知道,司隸校尉一職可不簡單,它等同于中央所在區域的州刺史之位。
而河東與河內這兩郡實際上皆處于其管轄范圍之內。
此次出征,司馬懿是以大都督之名指揮著夏侯霸和秦朗。
然而,若崔林這位司隸校尉親赴前線,則他同樣也會成為夏侯霸和秦朗的上級領導。
這樣一來,勢必會造成權力的分散,有可能使得司馬懿對軍隊的掌控力度有所減弱。
權衡利弊之后,司馬懿自然更希望能將崔林留在大后方。
這樣雙方互不耽擱,崔林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確保后勤補給線的暢通無阻,從而為前方戰事提供可靠的保障。
另一方面,清河崔氏也是士族豪強的典型代表之一,能夠在后方跟剩下的本地豪強打好關系,開展統籌工作。
官場上沒有傻子,崔林自然也是能想明白這兩條理由的。
而此時這樣的局勢之下,他自然也沒有爭權奪利的心思,于是便立刻答應下來。
其實他不知道司馬懿將他留下來還有一個原因。
那就是在司馬懿的謀劃中,他是要坑崔林一把的。
而對方身為大士族清河崔氏的子弟,倒不至于會被自己直接坑死。
要是一般人肯定承受不住反噬,這樣后方便亂了,而如果是崔林
而涼州刺史孟建則就是完全聽從司馬懿的安排了,他將跟著司馬懿一起奔赴前線。
涼州如今已然被漢軍牢牢掌控在手中,曹魏政權想要將其重新奪回簡直比登天還難,幾乎可以說毫無希望。
而原本應該坐鎮涼州的刺史呢,由于此地已失,手中自然而然地也就沒了什么實質性的權力。
不過話雖如此,曹魏畢竟自視為順應天命、傳承正統的大王朝。
哪怕已經失去涼州,卻也絕不可能隨隨便便就把昔日設置的官職給撤掉。
所以,朝廷便在上一任涼州刺史陣亡后,任命孟建以遙領的方式擔任涼州刺史這一要職。
雖說曹魏朝廷并沒有真正意義上對涼州地區行使管轄的能力。
但至少得做出那么一副志在必得、遲早都能成功收復失地的樣子來。
提起這位孟建,那可真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他正是早年和諸葛亮一起寒窗苦讀、共同求學的摯友之一。
遙想當年,當諸葛亮尚在荊州的時候,就在建安初年與來自潁川的石韜、徐庶以及出身汝南的孟建等才俊之士結伴而行,游歷求學。
那段時光里,他們相互切磋琢磨,彼此交流心得感悟,結下了深厚無比的情誼。
遙想當年,他們正值青春年少,朝氣蓬勃,渾身洋溢著無限的活力與激情。
每個人心中都懷揣著宏偉的抱負和崇高的理想,渴望有朝一日能夠一展宏圖,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