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一起庇禍的同郡人繁欽多次向劉表顯示自己的奇才。
杜襲則是勸告他說:“我之所以和您一起來這里,只是想像龍一樣屈身伏在幽深的湖澤中,等待時機像鳳一樣展翅飛翔。”
“難道說劉州牧會是個撥亂反正的主子,而規勸長者您依附于他嗎?您如果連續不停地表現自己的才能,就不是我的朋友了。我就要和您斷絕交情了!”
繁欽情緒激昂地說:“請讓我接受您的教誨。”
于是杜襲帶著他于是南下到長沙。
建安元年,正值風云變幻之際,曹操雄才大略決定迎接漢帝劉協并將都城定于許昌。
這一重大舉措使得天下局勢為之震動,各方勢力紛紛側目關注。
與此同時,杜襲的人正經歷著一場艱難的逃亡之旅,他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回到了自己的故鄉。
其實就是回到被曹軍控制的故土投奔曹操,曹操聽聞了杜襲的才能和品德,便派人任命他為西鄂縣長。
每每回想起此事,杜襲都是一陣心暖,他從未后悔過投奔曹操,那真的是個雄主。
他在曹魏擔任的第一個職位并不輕松,西鄂縣地處南部邊境,與荊州相鄰。
也正因如此,這里成為了匪賊頻繁出沒之地,治安狀況令人擔憂。
以往的縣官們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只能采取聚合百姓共同守衛城郭的策略。
但這種做法卻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農業生產幾乎停滯不前。
放眼望去,昔日肥沃的田地如今已變得荒蕪不堪,雜草叢生。
百姓們生活困苦,食不果腹,臉上滿是愁苦之色,倉庫更是空空如也,糧食儲備幾近枯竭。
杜襲上任之后,深知若要改變現狀,必須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杜襲親自走訪鄉間,了解民生疾苦后意識到,如果讓所有百姓都集中守城,不僅無法保證農業生產,還會加重百姓的負擔。
于是,他果斷地遣散了那些年老體弱的百姓,讓他們各自返回家鄉,重新投入到田間勞動之中。
同時,他挑選出強壯有力的男子組成守城隊伍,加強縣城的防御力量。
這一決策起初遭到了一些人的質疑和反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成效逐漸顯現出來。
百姓們得以安心耕種,田地里漸漸長出了新的莊稼,農業生產逐步恢復,糧食產量也開始增加。
而留下來守城的壯丁們,則因為分工明確、訓練有素,有效地抵御了匪賊的侵擾。
建安六年,杜襲被動離職,那一次也是他離死亡最近最驚險的一次,他一輩子都忘不掉。
當時頗具進取之心的荊州牧劉表與曹操交惡,并成功突破荊州本土豪強的制約,發動步騎兵共計一萬余人氣勢洶洶地向西鄂發起猛攻。
值此危急關頭,杜襲挺身而出,迅速召集起所有負責守城事宜的官吏以及城中百姓,總計五十余人(隱匿佃戶不算人)。
面對這生死存亡之刻,杜襲深知眾志成城方能抵御強敵,遂與眾人訂立莊重誓約。
然而,人群之中亦有心系城外親戚安危、欲親身前往營救者。
對此,杜襲展現出非凡的寬容與理解,皆聽憑其個人意愿遣送他們出城。
如此舉動,令百姓們深受感動,紛紛跪地叩頭,表示定當誓死效命。
杜襲身先士卒,手持弓箭與石塊,引領著眾人齊心協力與來勢洶洶的劉表大軍展開殊死搏斗,他堅信曹操會一統天下,而劉表不過是跳梁小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