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營寨在經驗豐富、指揮有方的軍官統率之下,軍容基本嚴整、紀律還算嚴明,士氣勉強高昂、行動也能有序。
能夠加入隊伍中來,聽從司馬師的調遣,為其撐腰壯勢。
盡管司馬師手中擁有三千名精銳侍從,由于他不斷從這支隊伍中抽調人員出任基層軍官。
以加強對其他營寨的管理和整頓,導致原本兵力充足的侍從部隊逐漸變得人員稀少起來。
不過雖然司馬師身邊的侍從部隊數量持續減少,但跟隨著他的總體兵力卻呈現出穩步增長之勢。
偶爾出現的一些抵抗勢力,也都被司馬師迅速蕩平,并沒有出現會影響計劃進行的消息泄露情況。
當然,并非所有完成整頓的營寨都會立即聚集到司馬師麾下,一同參與同化他人的行動。
其中絕大部分士兵會在他們新任長官的引領下,前往魏軍大營向坐鎮于此的司馬懿報到。
這樣一來,既可以讓司馬懿直接掌握各營寨的實際情況,又能根據戰局變化靈活調配兵力,實現戰略布局的優化調整。
眼看著局勢發展漸入佳境,時機也已成熟,司馬懿果斷決定派出自己的親弟弟司馬孚。
調撥給他一支實力強勁的人馬,命其離開大營利用司馬家族的私人部曲進一步整編那些尚未完全歸順或仍需加強整頓的營寨。
畢竟單靠司馬師一人之力,即便能力再出眾,工作效率終究有限,如果拖延過久,難保不會出現各種意外變故,從而影響整個計劃的順利推進。
因此,司馬懿決定派出司馬孚以免夜長夢多,確保計劃得以按時完成。
這件事情,唯有他們司馬家的人才可以去執行。
任何外人都休想插手其中,司馬懿本人也絕對不會應允外人涉足此事。
此次整頓的兵馬務必只能聽從司馬家的號令,司馬家族既然背負起了所有的罪責,那么就理應收獲全部的利益方可罷休。
像司馬懿這般精明的政客,又怎會去干那火中取栗的蠢事。
趁著當下眾人尚未回過神來弄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之際,司馬師決心要不遺余力地將更多的人馬整頓到自己旗下。
于是乎,那個夜晚對于司馬懿、司馬孚和司馬師而言注定是個不眠之夜。
他們三人憑借著十分驚人的默契,有條不紊地推進著對這些兵馬的轉化工作。
當黎明的曙光悄然灑向大地之時,絕大部分的營寨已然盡歸司馬氏掌控。
然而,仍有兩處來自太原王氏的營寨由于其兵力規模大,使得司馬氏遲遲未能下手。
此外,還有一家地方豪強所統領的部曲,則因遲到之故并未抵達永安縣。
然而,當其余各路兵馬皆已被成功整頓之后,這三家勢力自然也難以逃脫同樣的宿命。
其中,那座位于較遠處的部曲營地,司馬懿果斷地派遣年輕精力較為旺盛的司馬師率軍前去收服。
至于剩下的這兩座失去首領的大營寨,則是直接大軍圍上去迫使其投降歸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