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魏軍的守將并非聲名顯赫的一代名將,其指揮才能與戰略眼光都相對平庸。
再者,魏軍士兵手中的武器裝備亦遠不及漢軍精良,無論是鋒利程度還是防護性能皆有所遜色。
加之兵力和士氣方面均遜于漢軍一籌,種種不利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魏軍在這場激烈的攻防戰中愈發陷入被動局面。
倘若處于如此這般的局勢之下,漢軍仍舊無法沖破魏軍所設下的防線。
那么,諸如王連、吳班等漢軍將領理當解下官印、封存金銀,并背負著荊條前往長安,長跪于皇宮門外以謝罪才是。
所幸的是,這次憑借絕對實力展開的正面強攻并未發生意外狀況。
戰斗勝負的結果和雙方的實力強弱相符合。
漢軍的全體將士均表現出色,正常地發揮出自身應有的水平。
王連和吳班二人作為歷經無數次戰斗洗禮且經驗豐富的沙場宿將,此番同樣有著穩定且正常的發揮。
魏軍表現出來的也是很常規的戰斗力,并沒有出現什么以一當百的戰場殺神或者離間反間的謀士。
中秋節過后,北方地區的麥粟便要迎來成熟季節,可以開始大規模收割。
假如未能趕在此前成功向前推進戰線,那么位于河東以及河內那大片肥沃農田里的莊稼,恐怕就要落入敵手了。
拖延的時間越長,敵軍就越發有可能搶先一步把這些糧食盡數收繳,轉而用于對抗漢軍王師。
反之,如果漢軍能夠獲取這些糧草來充實自家軍需儲備,無疑將會極大程度地減輕后勤補給方面的巨大壓力。
正所謂“食敵一石,當吾十石”,正因如此,王連和吳班二人心頭始終縈繞著強烈的緊迫感。
他們不辭辛勞地輪流登上戰場指揮臺,督促激勵著麾下的將士們持續不斷地向著魏軍防線勇猛沖鋒。
一連數日的大戰激烈異常,每天清晨時分,太陽剛剛升起,漢軍便如潮水般向魏軍陣地發起猛烈攻擊。
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日落西山之時才停歇,盡管每次漢軍都會因天色漸黑而選擇暫時撤軍。
但魏軍構筑的防御措施卻在漢軍一輪又一輪兇猛的沖擊之下變得幾近崩潰。
漢軍方面顯然做了充分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們大量儲備了弓弩等遠程武器,箭矢供應源源不斷。
由于人數眾多且裝備精良,一旦魏軍的防御設施遭到破壞,漢軍便能迅速憑借強大的火力優勢對其實施壓制。
密集如雨的箭矢鋪天蓋地地射來,令魏軍士兵根本無法抬頭還擊。
在這種情況下,漢軍得以穩步向前推進,將戰線不斷前移。
不僅白天戰況慘烈,有時甚至在夜晚,漢軍也會展開不講武德的偷襲行動。
這種出其不意的襲擊使得敵人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絲毫不敢有半點松懈。
魏軍每個士兵的神經都像拉緊的弓弦一樣,時刻保持著警惕。
就這樣,日復一日的攻防戰持續著,時間悄然來到了八月十四日這天。
經過多日鏖戰之后,王連和吳班通過觀察戰場形勢以及敵軍的表現,一致認為對面的魏軍已然精疲力竭。
而且此時魏軍所剩無幾的那些防御工事對于漢軍來說已構不成太大威脅。
因此,在這一天,兩人做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決定,讓全體將士停止進攻埋鍋造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