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與敵軍交鋒的正是王連所率領的部隊,畢竟蒲坂與風陵渡之間的距離更為接近。
況且為了能夠出其不意地給予敵軍致命一擊,王連并未選擇集結全部兵馬常速推進。
因為這樣一來,不僅行軍速度過于遲緩,而且極易被敵軍察覺。
夏侯霸一旦有所警覺,必然會提前做出應對之策。
因此王連決定從軍隊之中精心挑選出三千名最為精銳的士兵。
這些士兵皆是身經百戰的精銳老卒,王連命令他們攜帶上數日的干糧補給。
隨后親自帶他們馬不停蹄,日夜兼程,日行軍近百里。
憑借著將士們出色的軍事素養,這支奇兵逼近了夏侯霸所在之處。
而另一邊,夏侯霸作為魏軍的將領,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密切關注著各個防御據點的軍情戰況。
早在風陵渡防線開始出現動搖之際,他就已經察覺到局勢不妙。
當防線最終崩潰之時,魏軍的斥候更是快馬加鞭,第一時間將這個性命攸關的消息傳遞給了夏侯霸。
因此,夏侯霸絕非一無所知之人,對于漢軍已然攻破自家防線一事他心中有數。
只不過令夏侯霸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剛剛得知風陵渡失守的消息沒多久,那支漢軍竟然神兵天降,突兀地殺到了他的面前。
如此迅猛的進攻速度,實在是讓人猝不及防。
便是夏侯霸心中都不禁涌起一股驚愕與茫然之情。
這種情緒迅速蔓延開來,使得他麾下那些原本就有些精神緊張的普通魏軍士兵們更是陷入了混亂之中。
夏侯霸憑借著多年征戰沙場的經驗,幾乎在瞬間便做出了判斷。
眼下最為明智的抉擇就是:趕緊逃。
盡管對面的漢軍明顯是經過長途跋涉才抵達此處的疲憊之師,但夏侯霸卻絲毫沒有想要以逸待勞發起反攻的念頭。
雖然他麾下的士兵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戰斗后,雖然有所折損,但仍有三千五百余人。
從人數上來看,他們顯然要多于王連所率領的漢軍部隊。
然而,即便擁有這樣看似有利的兵力優勢,夏侯霸依然會毫不猶豫地決定下令撤軍。
這絕不是因為夏侯霸膽小怯懦、畏漢如虎。
事實上,真正讓他如此果斷地放棄抵抗并選擇撤退的原因,是他所面對的主要漢軍敵人從來都是正在河對岸拼命架設浮橋的漢軍大將吳懿。
此人麾下有著整整一萬精銳大軍,正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這邊,而且還在不斷嘗試突破夏侯霸的防線。
在這個雙方緊張對峙的時候,忽然殺到自己后腰位置的王連根本不需要靠自己擊敗魏軍。
夏侯霸是一個成長速度非常快的將領,他迅速的就判斷出局勢變換后自己面臨的境況。
王連只需牽扯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和兵力,對面的吳懿再抓住機會發起猛攻。
那么自己和麾下這些魏軍好兒郎,極大概率便是要直接交代在這里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