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作為占據明顯優勢的進攻一方,將士們也自然渴望能夠速戰速決,早日取得勝利。
再看并州這邊,其經濟生產力的基礎本就相對薄弱。
即便最終成功攻克此地,想要實現財政狀況由虧轉盈,恐怕至少也得耗費兩三年的時光。
在此期間,朝廷的財政資源必將源源不斷地向這片土地傾斜,以支持戰后的重建與發展工作。
消耗的時間越久,朝廷對并州投入的成本就越多,‘舉十萬之師日費千金’這是個簡單明了的賬目。
就像眼前這被破壞的非常徹底的襄陵縣,本來也是有三千戶百姓,以及好幾家豪強大戶的。
一縣實際人口本來應該在五六千戶,接近三萬余人的情況
被魏軍這么一洗劫,最后收攏逃散或落草一貧如洗的的流民,不到一千戶。
直接人口損失超過百分之八十五,房屋、耕地等不動資產的損失也不遑多讓。
諸葛亮看著朝廷派發而來的公文通告,劉禪新任命的襄陵長是一個名叫虞忠的青年。
諸葛亮對這個青年并不熟悉,也不知道他的才能具體如何。
只是知道他是朝廷九卿之一大鴻臚虞翻的兒子。
虞翻是早年陛下在荊州收服的江東士人,挺有名氣。
當年跟鳳雛龐統的關系挺好,諸葛亮與他也是有過數面之緣。
主要是當初自己去江東勸說孫權與劉備共抗曹操的時候,與虞翻在幾次宴會上有過溝通交流。
此人是一個牙尖嘴利,言辭攻擊力十足,同時又引經據典,屬于是能非常有理有據的罵人的類型。
諸葛亮也納悶,為啥劉禪會將負責外交的九卿位置交給他。
基本上交州西南、益州西南的那些番邦使節來到后,跟他關系都處得不好。
以至于朝中不少大臣紛紛上書表示大鴻臚就擱家里養老吧,外交的事情還是全權交給禮部來做的好。
不過此人學識確實過人,文武兼備,若是其子有他一半的才能,做個縣長是絕對綽綽有余的。
不過,本地被破壞的太嚴重,想要在短短的兩三年里將其恢復過來,卻是有些困難。
幸而,皇帝劉禪因地制宜,對這些占領區的許多縣城的一把手任命都采取了特別任命的方式。
讓他們的任期都延長為五年,五年之后,只要他們這些人政績考核達標的,將會被優先提拔。
諸葛亮也非常認可這樣的辦法,這樣一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會提高,也能更好的適應本地的治理需求。
治理方面的任務處理完畢之后,諸葛亮的精力便是要放在軍事上了。
讓先鋒李豐和吳班率軍先行,到永安城南五十里處下寨,建立前哨站。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