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呂壹輾轉從淪陷地‘逃回’孫權身邊的同時,孫權的盟友此時也非常的不好過。
這個不好過的盟友便是雍王曹叡。
先前,當他接到襲擾敵軍境內多日的張郃總算是發現戰機并已開始嘗試攻城的喜訊時,內心不禁涌起一陣欣喜。
山桑城的迅速淪陷更是讓他躊躇滿志,覺得漢軍并非不可戰勝。
近年來的戰戰兢兢,總算是看到一些取勝的希望了。
不僅是曹叡自己,自他以下的文武百官,對境內的豪強軍民來說,這個好消息仿佛就是一道明亮的曙光,照亮了原本陰霾密布的局勢。
于是乎,為了鞏固前線戰果曹叡毫不猶豫地在自己所統治的轄區內竭盡全力地動員起數千名民兵。
這些人來自四面八方,曹叡讓各級官府通力合作,迅速匯聚在一起。
讓他們在官員的宣傳引導下紛紛懷揣著保家衛國的信念,準備被派遣前往山桑城等前線地區,以增強那里的防守力量。
至此,曹叡總算是能夠睜眼看看外面了,在此之前,他是一直埋頭于內部建設。
曹叡總體算的上是一位睿智而果斷的領袖,他掌權之后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如何提升己方軍隊的戰斗力。
他深知武器裝備對于戰爭勝負的重要性,尤其是像拋石機這樣具有強大殺傷力的攻城器械。
要知道這本身就是魏軍的專利才對,早在東漢末年,魏軍就率先使用了這類攻城利器。
那時候,曹操與袁紹展開激烈交鋒,憑借著這一創新之舉,得以在戰場上占據更大的優勢。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魏鐵騎一路勢如破竹,橫掃北方。
面對那些生產力相對落后的諸侯,這種較為原始的拋石機已然能夠滿足戰斗需求。
包括曹操在內的高層都沒太過在意此事。
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魏軍并未對其進行過多的技術革新和創造。
可是誰能料到,就在曹操晚年之際,劉備勢力的攻城科技竟猶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奇跡般地實現了從零到有的重大突破。
更令曹叡想破腦袋也想不通的事情是漢軍不僅掌握了拋石機的制造技術,而且還進一步研發出了技術含量更高、威力更為驚人的配重投石機。
這種新型投石機在隨后的多次實戰中大放異彩,充分展示出了它足以左右戰局走向的巨大作用。
而自其問世之后,曹魏方面乃至于孫吳方面,都沒停止過對該武器的探尋。
曹魏對于細作的情報竊取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高度重視的,畢竟在戰爭時期,情報往往能決定一場戰役甚至整個戰局的走向。
然而,盡管他們全力以赴,但由于劉禪一早就實施了極為嚴密的保密措施,使得針對那些先進軍事武器的竊取行動進展異常艱難。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與周旋,曹魏終于成功地竊取到了高橋馬鞍和雙邊馬鐙等裝備技術。
可令人遺憾的是,就在此時,涼州已然落入漢軍之手。
此后不久,就連馬蹄鐵這樣重要的發明也不慎暴露于外。
但更為糟糕的是,此時的魏軍已在關中遭遇慘敗,損失慘重。
科技傳播的太慢了,如今,曾經威震天下的大魏鐵騎已是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