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及此處,他轉頭看向身旁的別駕王祥,誠懇地說道:
“我自覺并非能夠擔任三公之職的合適人選,這把寶刀于我而言,或許有害無益。然而觀閣下之德才氣度,實具公輔之才,將來必成大器。故而,我欲將此刀贈予閣下。”
王祥聞聽此言,連忙擺手婉拒,言辭懇切地表示不能接受這份厚禮。
但呂虔心意已決,執意要將寶刀相贈。
最終,在呂虔的一再堅持之下,王祥實在推脫不過,只得勉強收下了這把意義非凡的佩刀。
呂虔后來更是將王祥推舉為秀才(在東漢時期,此稱號實為茂才,且一州僅有一人可得此殊榮,一旦獲此身份,那未來可謂是前程似錦、一片光明)
也正因如此,王祥得以順利調任至溫縣擔任縣令一職。
然后在隨后短短的數年時間里,他一路高升,如今坐上了泰山郡兩千石太守的位置。
而在此期間,王祥的弟弟王覽亦是緊隨其后。
他響應瑯邪郡的征召任命前去為官,之后又因功績卓著而被遷升為司徒西曹掾。
時至今日,瑯琊王氏正全力以赴地為王覽謀取清河太守之位。
若能成事,那么王家一門便能同時擁有兩位太守,一時榮耀。
此刻正值敗軍之際,呂虔將目光投向王祥,其眼神中的深意已然不言而喻。
畢竟,只要瑯琊王氏愿意再次忍痛割愛,付出一定的代價,那么王覽的太守職位必定能夠迅速得到兌現。
毫無疑問,這既是一場交易,更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至于究竟該如何抉擇,一切都只取決于王祥本人的決定了。
王氏一族與曹魏政權之間的關系可謂盤根錯節,異常緊密。
其中,王祥的堂哥王雄王元伯便是擔任著曹魏的幽州刺史這一要職。
然而,由于此前公孫淵和鮮卑入侵的那場軍事失利導致喪師失地,王雄原本一片光明的政治前程瞬間變得黯淡無光,已然斷送。
盡管后來他曾派出韓龍成功刺殺鮮卑首領,立下不小的功勞。
但這也僅僅只能讓他勉強保住現有的官位而已,想要更進一步,踏入權力核心圈層已然無望。
山東瑯琊地處華夏大地之極東方向,宛如曹魏的后花園一般,與漢朝廷相距甚遠。
在這樣的局勢下,其他諸如陳留和潁川等地的士族們,其旁系子弟早已紛紛轉投漢朝廷,以謀求更好的發展機遇。
可對于王氏而言,情況卻大不相同,他們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難以輕易作出同類的抉擇。
時勢所迫,王氏若想維系家族長久以來的權勢地位,就絕不能選擇閉門不出、避世歸隱,否則整個家族的實力只會日漸衰落。
因此,即便明知前路崎嶇,他們仍需勉力前行,積極出仕為官。
在面見曹叡之時,王祥表面上自然要說一些冠冕堂皇的場面話,聲稱愿為朝廷殫精竭慮、死而后已等等。
不過,他并未明確表態自己將會具體做出多大的貢獻。
待從曹叡那里歸來后,王祥獨自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如此這般地堅持下去,究竟是否還值得?
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才能確保家族利益不受損,甚至更上一層樓,同時又能實現自身的抱負。
這些問題如一團亂麻般纏繞在他心頭,令他一時之間難以理出頭緒。
這種事情關鍵在于觀察朝廷究竟能夠支撐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