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之,曹叡通過這一系列巧妙的人事調動和封賞舉措。
既打壓了本地士族豪強們的囂張氣焰,又不至于徹底激怒他們,從而在維持統治穩定的同時,逐步強化自身的權力。
毫無疑問,眼前這種狀況僅僅只是在短期內借助強硬手段強行壓制下來的矛盾罷了。
事實上,這些被深埋于表象之下的矛盾非但沒有煙消云散,反而如同被禁錮已久的猛獸一般,在極度的壓抑之中變得愈發兇猛和尖銳起來。
曹叡對此心知肚明,但此時此刻的他已然無暇顧及太多。
現實往往就是如此殘酷無情,許多后世之人眼中看似愚不可及的決策與行動。
唯有親身經歷并切實感受到當時當事者所面臨的復雜局勢、沉重壓力以及種種艱難險阻之后,才能夠真正地予以理解和體諒。
隨后曹叡繼續調集各方人力物力,將他們部署到兗州、徐州前線增強防御。
反攻是不可能反攻的,季漢那邊各個都是人才,打起仗來又不要命,目前來說反攻真的做不到。
話說那陳留郡的劉劭,如今已被曹叡徹底舍棄,不再施以援手。
畢竟此時此刻,曹軍已然力不從心,難以堅守陳留郡這片土地。
于是乎,曹叡當機立斷,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地送上詔命給劉劭,詔命中明確表示:
“卿可依當前局勢自行判斷,倘若形勢不妙,則速速撤退至濟陰郡以保自身周全。”
如此一來,這道詔命便如同一張免罪金牌一般,即便最終陳留郡淪陷敵手,那也是上司決策失誤所致,朝廷自不會怪罪于劉劭失守之責。
只可惜啊,這道詔命到底還是來得太遲了些。
建興二年六月,漢軍將陳留城重重圍困。
城中諸多豪強、軍民百姓眼見漢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心中皆是惶恐不安。
眾人皆認為此番漢軍來襲實難抵御,敗局已定。
而劉劭到此地出任太守也不過短短兩三年光景罷了,尚未能樹立起絕對的權威與威望。
面對手下們此起彼伏的投降呼聲,劉劭亦是左右為難。
毋庸置疑,威信還是構建起了一部分。
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的話,那底下這幫人絕對不會僅僅只是懇請他投降這么簡單了,恐怕早就直接將他架起來或者五花大綁著去投降敵軍了。
事已至此,劉劭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即便他不顧眾人意愿。
強硬地命令手下士兵拿起武器登上城墻,甚至采用脅迫手段逼迫他們與自己一同堅守城池。
恐怕也難以避免會有相當數量的人消極應對、敷衍了事。
更糟糕的是,說不定還會有人暗中與漢軍勾結,妄圖通過里應外合來立下戰功謀取榮華富貴。
至于拋棄這座城市獨自逃命這種選擇,劉劭內心深處的士大夫情結卻絕不允許他做出如此失職瀆職之舉。
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后,劉劭最終決定留下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
托人轉交給城外嚴陣以待的漢軍,而后萬般無奈之下只得點頭應允了下屬們投降的請求。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