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商旅便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行囊貨物,分作兩撥人馬,分別朝著玉門關和陽關方向疾馳而去。
其中一部分人選擇經由玉門關出關,這條道路主要通往山北諸國。
那些位于天山以北的國家,皆是西域之中規模較大的強國,其國力強盛,軍事實力亦不容小覷。
而另一部分人則取道陽關,向著山南進發。
天山以南的國度大多地域狹小,人口稀少,綜合實力較山北諸國遜色不少。
遙想當年,東漢王朝與北匈奴為爭奪西域之地的統治權曾展開過激烈交鋒。
而山北諸國因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時常成為雙方激戰的核心區域。
班超這位的英雄人物,憑借著他那令人欽佩的巨大勇氣以及極為靈活多變的外交策略,成功地將西域諸國的強大力量匯聚在了一起。
他巧妙地運用“以夷制夷”這一戰略手段,持續不斷地對北匈奴展開攻擊,并最終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將北匈奴徹底趕出了這片廣袤的土地。
時至今日,曾經囂張跋扈的北匈奴已經被迫向西遷徙,抵達了一處連劉某人都心知肚明,但目前卻無力追逐而去的更為遙遠之地。
然而,如此局面倒也并非壞事,因為隨著北匈奴的離去,大漢帝國的雄師即將踏入的乃是一片不再被匈奴勢力所籠罩的西域大地。
在這里,各個部落分散而居,缺乏統一且強有力的領導核心。
原本有望接替匈奴地位成為新霸主的鮮卑一族,命運多舛。
先是遭遇了劉禪率領的漢軍在涼州和并州地區的強勢截擊,隨后又受到天災肆虐以及內部戰亂的沉重打擊,損失之慘重簡直超乎想象。
在這種情況下,鮮卑已然難以看到有朝一日發展壯大至足以對西域產生重大影響的希望。
大漢帝國先后戰勝了不可一世的匈奴,緊接著又擊敗了來勢洶洶的鮮卑人。
盡管前后并非同一時期的大漢王朝,但對于西域的那些胡人來說,這其中的區別又有誰能真正分得清楚呢?
他們只需要明白一點:正是偉大的大漢帝國讓西域諸國擺脫了長期以來的壓迫與束縛,間接地賜予了他們渴望已久的自由與和平。
那么,面對此情此景,他們難道不應該對劉某人所代表的中央帝國心懷感激之情嗎?
在此后的數年時光里,一些來自西域各國的使者,確實與季漢朝廷展開了一系列的接觸和交流。
然而,其中大部分國家都僅僅處于觀望狀態,并未真正表現出強烈的合作意愿或歸附之心。
那些前來接觸的國家,多數也只是打著通商貿易的幌子,實際上并未派遣正式的官方進貢使團。
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沒有哪個國家會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去拜他國為義父。
正所謂“山不見我,我自見山”,既然這些西域國家不愿主動靠攏,那我們便主動出擊!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