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力微再次被中原人的不講武德給震驚到了,這群家伙口口聲聲的仁義道德,怎么做起事來比他一個蠻夷還要蠻夷。
你們不是應該有很高的道德水平嗎,為啥底線這么靈活?
得到的回復是,禮儀是講給人聽的,不是講給蠻夷的。
兩路包抄之后,魏軍正面進攻中山國,由于青壯折損嚴重,拓跋力微不敢率領麾下部眾玩孤注一擲,因此只能不斷且戰且退。
最后一直退到北平縣一帶,魏軍才徹底熄滅進攻的態勢。
曹魏不是不想進攻,而是兵馬和錢糧只夠打到這里,再遠,就有可能出事。
于是,還沒等到劉禪的三十萬大軍,拓跋力微這個冬天,就成為了一個基本失去中山的中山王。
當然,劉禪的三十萬大軍不是說說而已,而是真的有三十萬大軍要來。
建興九年十二月,劉禪便已經詔令各州郡開始動員兵馬錢糧。
各地府庫囤積糧草也不斷向兗州、并州和司隸河內地區調運。
此次,朝廷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剪除群丑。
皇帝御駕親征,以激勵士氣,鏟除偽天命。
當然,劉禪的眼中可不僅僅是曹魏一個敵人,這是一統天下之戰,文明世界里所有的不臣服勢力都是他的敵人。
以上千萬石糧草為后盾,一千四百萬(揚州未上計)的國民為基礎,三十萬精銳部隊的全線進攻。
這是當今亞洲第一,世界也是數一數二的軍事力量。
這一次要讓那所謂的魏國、燕國還有那中山國,都嘗嘗真正的帝國主義鐵拳。
此戰分階段進行,兵馬也是分階段投入,先攻消滅冀州,再打鮮卑,最后征伐遼東。
“在尚未擁有掌控當地局勢的絕對把握之前,絕不可輕易破壞當地的政治生態。要知道,唯有鷸蚌相爭,漁翁方可獲利。”
劉禪將太子劉諶叫到身邊親自教導,同為十二歲,要知道當時自己可是都已經操心天下大事了。
劉諶當然不用做到自己那樣明辨大勢,但也應當有廣闊的政治視野、國際視野。
于是,劉禪便給他講述了當年,竇太后為了給竇憲脫罪,而不顧朝廷戰略需求,力主讓竇憲帶兵北伐匈奴的事情。
勒石燕然雖然也是相當厲害的軍事成就,但是這是一場贏了戰爭,卻輸了戰略的敗筆。
東漢朝廷沒有足夠的兵馬控制大草原,沒了匈奴人,就來了鮮卑人,幾度成為不遜于匈奴的心腹大患。
作為將軍可以向往勒石燕然,但是任何一個英明的領導者,都應該警惕這是一個糖衣炮彈,是陷阱。
“竇太后和竇憲為了自身私利發動北伐之戰,雖取獲得了一時的勝利與威名,但最大的勝利果實,卻被鮮卑人所獲取。”
而柯比能那支鮮卑被滅了,卻又出現一支拓跋鮮卑控制草原。
這些胡人就像野草一般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因此,”劉禪鄭重其事的告訴劉諶:“徹底的解決掉鮮卑人,然后對大草原建立控制,時刻監控胡人,無論是匈奴鮮卑,還是突厥契丹,要永遠的拆分他們,限制他們,讓他們互相仇殺,彼此消耗。”
劉禪提出了自己的草原均衡政策。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