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他們還專門派遣人員涉足畜牧業,精心飼養牛羊馬等牲畜,并積極與振國商行的商人開展貿易,以謀取更大利益。
一時之間,整個冀州和青州皆被卷入這場因利益而起的熱潮之中。
隨著此類貿易的持續增加,人們迅速地觀察到自己的收入如春筍破土般節節上揚,財富亦如積土成山般日益豐厚。
面對這般誘人的利益誘惑,他們愈發難以遏制內心的欲望。
尤其是那些與神秘的六扇門暗中勾結的曹魏官吏們。
此時的曹魏政權已被侵蝕得千瘡百孔,眾多人萌生歸附大漢之意,期盼能夠早日歸順。
于是,劉禪讓這些‘屈身守分’之人開始運用手中所掌握的權力,對廣大民眾施加影響。
他要求更多的民戶拿出更多的土地來大規模種植各類非糧食作物,通過統一安排種植方式等舉措,應種盡種、能種全種。
待豐收之際,將這些豐碩的成果源源不斷地出售給來自南方的商旅行客,并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回報。
緊接著,再用這筆資金轉身與大漢的商旅進行交易,換取各種所需之物。
就這樣,這種深謀遠慮的貿易模式逐步發展完善起來。
劉禪憑借著六扇門敏銳的洞察力察覺到了一個令人驚喜的現象:
曹魏轄區內用于種植糧食的土地面積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縮減,而糧食產量更是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此后未久,劉禪便開始籌謀并指揮振國商行的龐大商隊付諸行動。
他們借朝廷充裕的糧食儲備,精心謀劃,漸次擠占曹魏原有的糧食市場份額。
此策一箭雙雕,收效甚佳。一則成功抑制住曹魏境內初現端倪且呈上升之勢的糧價;二則使季漢商旅憑壓倒性的糧食優勢,牢牢把控曹魏糧價走向。
如此,那些對經濟運行規律一知半解的曹魏統治者,全然未察其所轄區域正悄然陷入一場嚴峻的糧食危機。
于是,一種看似繁榮昌盛的假象應運而生。
這種表面的經濟繁榮蒙蔽了眾人的雙眼,致使許多人逐漸喪失對潛在危機應有的警覺和敏感。
憶及去年之事,若非國內侵蝕國家糧食的“蛀蟲”,依劉禪之精妙籌謀,曹魏必承受更沉重慘痛的代價。
故而,不難理解劉禪在鏟除這些“蛀蟲”時何以毫不留情、手段凌厲狠辣。
畢竟就大局而言,這些利欲熏心之徒于大漢王朝有罪且有害。
而當劉禪決定動用軍事手段之前,季漢境內就一粒糧食也不許賣出去了。
甚至,大漢的商賈們還在曹魏市場上大肆收購糧食,將市面上能買到的都買下來。
能運輸到大漢境內的就運輸歸來,運輸不了的就地毀掉。
所以,曹魏境內在漢軍殺到之前,就先迎來一波糧食上漲,而且是大幅度的猛漲。
五天一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糧價翻倍。
在漢軍進攻的時候,曹魏境內大大小小的城池里都出現了囤貨居奇,瘋搶糧食的現象,逼得曹魏官府不得不動用軍隊鎮壓。
與此同時,魏延在掃蕩了濟南國之后,派遣羅憲進攻齊國,而讓鄧芝分兵進軍平原郡,他自己則是進攻曹叡所在的樂安國。
而劉禪派遣句扶率軍進攻蕩陰縣吸引魏軍注意后,率軍突襲了黎陽縣,而后率軍向內黃挺進。
:<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手機版:<ahref="https://fd"target="_blank">https://fd</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