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國選擇動手的時間點,在丁奉所率水師展開登陸作戰行動之前。
而夫余國向燕國發起攻勢,則是發生在丁奉成功攻占徙河城之后。
這兩方出手的時間間隔并不算長,僅僅相差了十來天。
公孫淵此前部署了一萬名燕軍防備高句麗,起初他認為這樣的兵力安排足以掌控局勢。
然而,當夫余國也突然加入戰局之后,一萬兵力瞬間變得捉襟見肘,難以抵御來自兩個方向的敵人攻擊。
因此公孫淵才緊急調兵返回加強防守,他實在不懂,自己的燕國怎么會成為這個樣子。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公孫淵疲于應對、左支右絀之際,樂浪郡這邊又傳來噩耗。
他遭受到了三韓的進攻,真可謂是墻倒眾人推、樹倒猢猻散。
這里所說的三韓是歷史上前三韓時期的部落聯盟,分別是馬韓、辰韓以及弁韓。
在這三個部落之中,馬韓的實力最為強勁,主要就是種地、捕魚為業,牛羊馬則并不馴養。
其他兩韓共同擁戴最強的馬韓首領為“辰王”,組建聯邦,并將都城定在了目支國。
實際上,三韓也在劉禪的攻略目標之中。
此前派遣了幾次商隊去三韓做生意,大致了解了他們的地理位置,人文以及軍事。
回來后的報道就是弱雞,他們拿著木棍和石矛作戰,箭矢也是骨箭頭,就算是黃巾軍也能輕易將他們擊敗。
跟隨商隊的六扇門細作,早已將這里的地圖繪畫出來,收錄在劉禪的軍事地圖之中。
三韓,還有它北邊的濊貊,都是可以順手消滅的。
他們進攻的樂浪郡,正是劉禪要求東路軍出手攻占的地方。
魏延作為荊州人,雖然也熟悉一些水性,但是并不是非常擅長水戰的那一批將領。
因此以出征樂浪郡的兵馬以平北將軍關平為首,鐘離牧為護軍,兩萬大軍沿著遼東半島向東打。
收復鴨綠江以南的樂浪郡,并消滅一切可見之敵。
這一切可見之敵,自然也包括三韓的兵馬。
六月份中下旬的時候,樂浪郡的燕軍基本就在漢軍與三韓兵馬的夾擊下被徹底消滅干凈。
漢軍占據大同江以西地區,三韓兵馬劫掠大同江以東地區。
三韓的首領派出使者,以非常驕傲的姿態要求談判解決半島問題。
甚至未對大漢皇帝陛下稱臣問安。
這種高傲姿態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剛打了勝仗嘛,見識淺短,不心高氣傲才不正常呢。
就像當年問自己的國土跟大漢相比誰大的,那位夜郎君王。
使者表示,看在大家一起消滅共同的敵人的友誼份上,三韓愿意與漢保持友誼。
表示可以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通商貿易條約,并且要求關稅照顧等。
畢竟他們三韓是強大的國家擁有龐大的市場,能夠繁榮大漢的商業。
關平覺得很不可思議,他甚至懷疑這些人的腦袋進城的時候被門夾了,否則怎么會說出這么愚蠢的話。
“他們怎么這么勇,他們難道沒有聽過大漢的威名嗎?”
答案是,曾經確實聽到過,但時間太過久遠,如今已經忘卻了許多。
實際上,所謂的三韓雖說被稱為國家,但從本質上講,它們與那些胡人部落并無太大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