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二十六年正月,四子劉琮封西荊王,封國在千里石塘的南端婆羅洲。
據說那里有黃金礦,既能靠山吃山,又能靠水吃水。
只要開礦,西荊國的國民在大中華貿易體系中成為土豪般的存在。
外封諸侯國已經形成制度,形成主制。
劉禪拿出世界地圖,告訴太子劉諶,世界很大,不要限制自己的視野。
年初的正月大朝會,統計的大漢人口已經恢復到五千一百萬人,這是相當了不得的成就。
官僚之中,已經有人開始吹噓這是比肩文景之治的盛世。
但劉禪告訴太子劉諶,自己的治世和文景時期的治世完全不同,不要被這些油嘴滑舌的儒生給欺騙嘍。
文景的時候是黃老,不加干涉讓百姓休養生息。
但是自己可是外儒內法,建設法治國家,并且政府控制礦產等國民經濟命脈,且始終占據高位宏觀調控市場經濟。
更復雜,更辛苦,但是效果要好的多得多,國民皆富且強。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前人所立之法規制度,若已不適應當下之需求,乃至阻礙社會之進步,便須予以修訂,乃至廢黜,切不可盲目承繼效仿。
劉禪一邊這樣說著,一邊又要求劉諶效仿堅持許多自己的政策。
比如讓他也要像自己一樣,將來把自己的孩子分封出去,為漢人開啟大航海時代。
“世界的國土廣袤,足夠我們分封好幾百年。”
“那幾百年后,該怎么辦呢?”
劉禪愣了愣,隨后緩緩道:“幾百年之后的事,我管不到,你也管不到。”
“舊的苦難結束,新的斗爭就要開始,歷史總是這樣坎坷中前進的。我們為他們打下好的基礎,到時候讓他們自己解決新的問題吧。”
當下,劉禪最想解決的還是貴金屬不足的問題,或者說,就是缺錢。
東瀛發現了一些小的銀礦、銅礦、鐵礦,但是劉禪最想要的石見銀山還沒找到。
于是劉禪在下令繼續探查的同時,對內進行稅務改革。
他令經過萬年縣基層從政積累了幾年經驗的太子劉諶擔任戶部稅務司郎中,既是監督也是學習中央官僚機構運轉。
當然,他這個稅務司郎中的主要任務,其實是劉禪打算建立一支查稅武裝。
“稅收對于大漢王朝而言其重要程度毋庸置疑,這一點無需過多贅述。作為父親,我就不再對此多費口舌。”
“在關鍵時刻,如果遇到那些不太順從、自以為是又冥頑不靈的豪商巨賈,甚至是一些自視甚高的權貴人物時,必須采取強硬的措施和手段來加以應對。”
“可以專門設立一支完全隸屬于稅務部門直接管轄的武裝力量。這支隊伍的職責就是負責征收稅款。只要發現有任何企圖逃避納稅或者故意偷稅漏稅并且拒絕補交稅款的人或勢力,立即派遣這支武裝力量前去處理。”
“必須要清楚,稅收乃是一項絕對不容侵犯的政務工作,無論如何都不能讓軍隊參與到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