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也用個字高度概括了高駢的晚年生活和悲慘下場,“玩寇崇妖,致茲狼籍”。
而新唐書則直接將高駢列入“叛臣傳”,永遠地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新的格局
高駢幾乎被滅滿門,兒子、侄子、外甥等家人被屠戮殆盡,高駢與子弟七人的尸體被丟進同一個大坑里,草草掩埋,不勝其慘。
有家奴逃到城外楊行密軍中,匯報了城內變故。
楊行密下令全軍縞素,哭祭高駢。
這當然是一場政治作秀,為高駢披麻戴孝、哭拜祭祀,等于宣告著對淮南的合法繼承,強調自己法理上的正統性。好比劉備哭漢獻帝一樣。
楊行密哭高駢,繼承了淮南;錢镠哭周寶,繼承了鎮海;朱溫哭王重榮,繼承了河中殘唐五代,這種政治作秀不勝枚舉。
有意思的是,據新唐書記載,楊行密只是下令全軍縞素,自己則忙于攻城略地,沒怎么掉眼淚,反倒是呂用之同志兔死狐悲,傷心欲絕,“哇哇哇”痛哭了三天獨用之縗服哭三日。
呂用之是重情重義之人嗎未必。呂用之哭高駢,應該類似韋保衡哭唐懿宗。
秦彥與畢師鐸殺害了高駢,坐實了“反賊”的罵名。他們消滅了高駢的肉身,卻繼承了高駢的靈魂,凡事皆問計于邪尼王奉仙,賞罰輕重皆聽這位高人的掐指一算。其后果當然不用多想。
呂用之的舊部偷偷打開城門,迎接楊行密入城,守軍不戰而潰。城池陷落在即。
就在這關鍵時刻,秦彥、畢師鐸不是指揮應對,而是尋求高人的指示,征求王奉仙的意見。
王奉仙真不愧是高人,掐指一算,“跑”
秦彥、畢師鐸遵從神仙指引,出開化門,奪路而逃。
于是,楊行密順利接管揚州。
楊行密進入揚州城,辦了三件事
首先,將梁纘斬首。
理由是不能盡忠于高駢。平心而論,梁纘死得有些冤。首先,他很早之前就被呂用之奪了實權,排擠在外;其次,畢師鐸、秦彥入城后,是高駢昏懦怕事,無意抗爭,向階級敵人妥協退讓,這口鍋不能由梁纘來背。
梁纘死后,另一位元老級嫡系舊部韓問,畏罪投井自殺。
楊行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以清算叛徒、替主報仇為名,將高駢嫡系舊部清理干凈,從此淮南政治場上再也無人能與之爭鋒。
楊行密成了高駢的唯一“舊部”,也是淮南地區的唯一合法繼承人。
這波政治清洗,我給滿分。
第二件事,提拔高駢的孫子高愈為副使,讓他負責高駢的改葬大事。
離奇的是,高愈莫名其妙的暴斃,于是又換人主持改葬事宜。
最后一件事是把軍糧分給城中百姓。經此戰亂,揚州城內百姓只剩下數百家而已,全都形同枯槁、不成人形。
這三件事辦完,“自稱留后”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光啟三年7十月,楊行密入駐揚州,自稱淮南留后,上表朝廷,通報淮南局勢,請求正式批準。
朝廷的回文未下,一份緊急戰報送至楊行密帳下蔡賊秦宗權派弟弟秦宗衡,率軍一萬,渡過淮河,兵鋒直指揚州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