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綮無奈,只好硬著頭皮上任到差。對宰相之位如此謙讓的,鄭綮同志也是古今第一人了。
強扭的瓜不甜。
三個月后,鄭綮堅決辭職,“乞骸骨”,昭宗批準。
隨后,昭宗又提名了一位高級知識分子做宰相,翰林學士承旨替皇上起早詔書李谿。
李谿同樣有個外號,“李書樓”,不同于戲謔型的“歇后鄭五”,“李書樓”是個褒揚型外號,意思是夸他藏書多。李谿是有名的藏書家,家有藏書萬余卷,他的后人也酷愛藏書,曾斥巨資一百貫,廣求天下書籍,并建有專屬藏書樓,名曰“萬卷書樓”,該樓歷經唐、宋、元三代,明朝時遭到破壞。
愛藏書,更愛讀書,博學廣通,文章秀絕,一舉便登進士第,后拜翰林學士。曾做過昭宗皇帝的老師。
黃巢之亂時避亂在外,李煴篡位時曾征召他入朝為官,被他拒絕。
有文化,又忠于朝廷,不效偽命,很符合昭宗的用人標準。因此被昭宗提拔為宰相。
提拔李谿的消息傳來,崔昭緯擔心自己被分權,所以很不高興。于是便教唆另一位高官劉崇魯上演了“掠麻罷官”的鬧劇。
掠麻罷官
李谿不僅博聞強識,文思雋永,更是昭宗皇帝的老師,所以很受昭宗器重,被昭宗視為心腹重臣,寄予了他無限的厚望。
崔昭緯對此很是忌憚,認為李谿是昭宗用來制衡自己的一枚棋子。崔昭緯要窮盡所能,來阻止昭宗的戰略布局。
宣制之日,滿朝文武排班肅立,靜聽宦官宣讀詔書。突然,劉崇魯從班列中沖出來,一把搶下詔書,放聲大哭。
群臣驚愕,宣詔宦官驚愕,天子驚愕。
昭宗問他失態的緣由。
劉崇魯哭道“李谿乃是奸邪小人只因抱了楊復恭、西門君遂等宦官的大腿,才被推薦入翰林院。杜讓能是怎么死的,陛下不記得了嗎他這種人根本不配做宰相,否則將會危害江山社稷啊”
劉崇魯冒著驚駕之罪,以如此激烈的行為阻撓程序的進程,其實他只是臺前的小丑,而阻礙李谿拜相的真正幕后黑手則是崔昭緯,崔昭緯的力量源泉是把控朝廷的關西集團,這些默不作聲的大佬才是昭宗的顧慮。
劉崇魯與崔昭緯動靜結合,給昭宗施加了難以承受的壓力。
重壓之下,昭宗取消了李谿的任命,將其貶為太子少傅,以作權宜之計。
李谿接下來的做法,就有些斯文掃地了,不像是文化淵博的藏書家、帝師,而更像一個潑婦,兩個月之內,一連呈上十封奏章,為自己辯護,并反擊劉崇魯,言辭激烈,把劉崇魯一家上下罵了一個遍,
“劉崇魯的爸爸劉符,因貪贓枉法,畏罪自殺他弟弟劉崇望,跟宦官楊復恭眉來眼去而他本人更是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向田令孜下跪磕頭,還替逆賊朱玫起草李煴的勸進表。現在他反倒污蔑我結交宦官,賊喊捉賊啊賊咬一口,入骨三分。
即便我沒有當宰相的才能,劉崇魯也應該按部就班地上疏彈劾,怎么能夠在金鑾殿上搶奪詔書、慟哭流涕呢成何體統在金鑾殿上大哭,多不吉利啊,分明是詛咒國運”
如此這般,這般如此。
于是昭宗各打五十大板,也下詔貶了劉崇魯的官。
李谿還不依不饒,極力要求皇上把劉崇魯賜死,或者兩廣、海南島、越南公費游。奏章共計數千言,詆毀謾罵,言語三俗,簡直不忍直視。
被崔昭緯當槍使的劉崇魯,出身不凡,家族極為顯赫,是河南劉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