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扎
崔胤出身于名門望族,清河崔氏。父親崔慎由,宣宗朝宰相祖父崔從,五朝老臣曾祖崔異,渠州刺史高祖崔翹,禮部尚書天祖崔融,文學家,初唐“文章四友”之一,中宗皇帝的侍讀,中書舍人。
單看其父輩大爺崔彥曾,坐鎮徐州,“龐勛之亂”時被害叔叔崔安潛,“黃巢之亂”中屢屢立功,又治理了西川,鞏固了帝國西南邊陲。這兩位在前文均有介紹。
故而史籍評價崔氏,說“有子有弟,多登宰輔”。家族人丁興旺,還都是高官顯貴,并且無論是在上流社會還是底層平民中,都有不錯的口碑,直到崔胤的橫空出世
據說,崔慎由起初一直沒有子嗣,后來遇到一個妖僧,以旁門左道之邪術做法求子,然后才生下了崔胤。史書上的帝王將相在出生時幾乎都伴隨著一些靈異事件,但大多屬于祥瑞征兆,像崔胤這種妖僧做法、以邪術而生的記載是屈指可數的。
本書一貫秉承唯物主義歷史觀,對這些帶有濃重迷信色彩的記載向來排斥。我們只是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古人的觀點和立場,這段關于崔胤“應劫而生”的記載充分說明了當時的歷史學家對崔胤的態度,這廝打娘胎里就是個邪胚子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他的叔叔崔安潛也早就看出這孩子不是東西,等崔胤拜相的時候,崔安潛嘆道“我們父兄多年來苦心經營的門戶,就要敗壞在這小子手里了”
一語成讖。崔胤身死名裂,榮登“奸臣傳”,被永遠地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
“傾險樂禍,外示寬宏自古與盜合從,覆亡宗社,無如胤之甚也。”雖然舊唐書對崔胤進行了嚴肅的批評,但也客觀地承認了當時的政治環境,為崔氏的衰落而鳴冤抱屈,說“彥曾屬徐亂之秋,胤接李亡之數”,感嘆崔氏一門是天不逢時。
這種說法多少有替崔胤強行洗白的嫌疑,顛倒了因果關系。“李亡之數”是天生的沒有崔胤的推波助瀾,恐怕李唐王朝還會茍延殘喘若干年。
也許是念在崔氏家族歷代以來的功勛,給崔氏留了一面,舊唐書把崔胤傳附在其父親崔慎由之后,與崔彥曾、崔安潛等勛貴并列。
歐陽修在新唐書里就沒那么客氣了,直接把崔胤單摘出來,放在奸臣傳中。
舊唐書和新唐書都明確提到,正是由于崔胤的積極運作和教唆,才加速了朱溫篡唐自立的想法。因為當時朱溫強敵環繞,不敢亂想,是在崔胤的幫助下,“始謀移國”。
崔胤死的時候,長安百姓爭相用磚頭瓦塊兒砸他的尸體,咒罵這個禍國殃民的大奸臣。
奸臣崔胤同時也是唐王朝最后一塊遮羞布,是橫亙在傀儡昭宗與幕后朱溫之間的一個實力夾板男,負責消化尖銳的矛盾沖突。
隨著崔胤的死,昭宗與朱溫終于正面交鋒,矛盾急劇激化。昭宗知道,洛陽就是他的鬼門關,他要及時自救。
撤掉崔胤之后,昭宗火速組建了新的文官集團,用人標準一成不變,還是老三樣出身、學問、忠心。
理論上好像無懈可擊,但實際操作起來卻是一個巨坑。令人惋惜的是,昭宗在同一個坑里反復跌倒。
昭宗提拔了裴樞、獨孤損、崔遠、柳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