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樞,父親裴寅,御史大夫祖父裴向,吏部尚書曾祖裴遵慶,肅宗、代宗兩朝宰相。根紅苗正,出身沒的說。咸通十二年871進士登第,學歷沒問題。從僖宗幸蜀,隨昭宗幸華州,忠心可嘉。全方位符合昭宗的用人標準。
獨孤損,熟悉唐朝歷史的,應該知道“獨孤”這個姓氏意味著什么,用昭宗自己的話說,“儒林挺秀,卿族騰芳”,歷事三朝懿宗、僖宗、昭宗,是個值得信任的同志。
崔遠,非崔胤族人,崔胤是清河崔氏,崔遠是博陵崔氏第二房。父親崔淡,吏部侍郎祖父崔玙,兵部侍郎曾祖崔颋,少府監高祖崔懿。曾祖崔颋生子八人,八人皆達官,被譽為“崔氏八龍”,其中崔珙在武宗朝任宰相。崔遠文采秀麗,相貌英俊,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人送外號“釘座梨”,意思是“席上之珍”,是美稱。
以上三人有著共同的特點,名門望族、才學淵博、忠心耿耿。
平心而論,柳璨也不差。
柳璨,父親柳仲遵,祖父柳公器,曾祖柳子華,都沒有什么可大力吹捧的,然而他的曾祖有位親弟弟,也就是他叔曾祖柳子溫,柳子溫有兩個特別出名的兒子,全是著名的大書法家,柳公綽、柳公權,其中柳公權是“楷書四大家”之一,開創了“柳體”。熱愛書法的朋友一定會對柳公綽、柳公權這倆名字如雷貫耳。
嚴格論起來,柳公綽、柳公權是柳璨的再從伯祖父,跟“三從叔曾祖”李煴有一拼。好歹沾點邊兒吧,所以史書上介紹柳璨時,也是從柳公綽入手
“柳璨祖公器,仆射公綽之再從弟也。”舊唐書
“柳璨公綽族孫也。”新唐書
舊唐書還提一句他的親爺爺,叫柳公器,然后補充說明柳公器是柳公綽的堂弟新唐書一如既往地不客氣,直接說柳璨是柳公綽孫子輩兒的人,“族孫也”,反正不是親孫子,連是再從孫子還是三從、四從孫子都懶得介紹,知道他是孫子就行。
柳公綽的親孫子柳璧、柳玭也就是柳璨的三從兄弟們,甚至都不愿承認跟柳璨是一家人,很反感這門蹭熱度的遠親。
所以說,如果跟平頭布衣比起來,柳璨還可以裝名門之后,也可以腆胸迭肚地坐在圈椅里,搖著扇子,煞有介事地談天說地、普度眾生,嬉笑怒罵間不經意地秀一下自己的家世,凡爾賽一把。
但與前三位比起來,他就瞬間啞聲,默默無聞小屌絲。
有一說一,柳璨的個人學識還是值得肯定的,他家境貧寒,卻博學強記,為中華文化留下了“燃葉照書”的成語典故。
據記載,柳璨“少孤貧”,但“好學”,白天砍柴采薪,貼補家用,晚上就燒樹葉照明,讀書寫字,他的“燃葉照書”可與囊螢映雪、鑿壁偷光同日而語。也許是因他后來的名聲太臭,畢竟是與崔胤一起名列奸臣傳的,所以“燃葉照書”也就受此牽連,不宜成為激勵祖國花朵的勵志典范,不見諸教材。
勤奮刻苦終于帶來了回報,光化年間,進士登第,從此步入仕途,被中書舍人顏蕘看中,得到提拔。
柳璨的文學功底深,史學功底更是扎實。在編修國史的工作中,柳璨大膽地叫板權威,指出了劉子玄編撰史通中的不妥之處,并將其整理成十卷,另成新書柳氏釋史,擱了今天,就得叫“柳璨品史通”或“柳璨講史通”。
劉子玄,唐初史學家,修撰了唐書實錄,并參與了武則天實錄的修撰工作,但由于某種“你懂得”的原因,沒有被主編采納,否定他的這位主編叫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于是,劉子玄憤而編撰了著名的史通。
劉子玄去世后,唐玄宗拜讀了他的史通,大加贊賞,先追贈他汲郡太守,又追贈他工部尚書,贈謚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