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寧謀反案
樹欲靜而風不止。
在李克用靈前,李克寧一口回絕了李存勖的“讓位”請求,并帶頭向李存勖下跪磕頭,宣誓效忠。
然而“遺老幫”仍然盼望著李克寧能夠當上河東集團一把手,不斷有人游說李克寧,勸他廢掉侄子,自立為王,其中最活躍的分子就是李存顥。
李存顥積極游說李克寧,“兄終弟及,自古有之。哪有叔叔跪拜侄子的道理如今,河東軍政大權都掌握在您手中,群眾呼聲甚高,正所謂天命所向、眾望所歸,上天給你,你卻拒絕,今后你后悔都來不及”
無論是中原文明還是游牧文明,都有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說法,但總體來說,中原以父死子繼為主,游牧民族則以兄終弟及更為普遍。其實這真不是源于道德、禮制的約束,一切行為習慣均有跡可循。簡單說,就是綜合實力博弈的結果,假如弟弟或其他勢力的實力高于兒子,那必然是兄終弟及。
游牧民族的文明程度普遍較低,其政治形態基本是軍事實力的完全映射,是松散的軍事聯盟制,所以老酋長、老可汗逝世后,多會爆發激烈的內部武裝沖突,以軍事實力的強弱來決定下一任酋長、可汗。在這種原始而直接的博弈中,“弟弟”的實力往往比“兒子”雄厚,所以才會給人們一種游牧民族崇尚“兄終弟及”的錯覺。
面對李存顥的勸說,李克寧斷然拒絕,并嚴正聲明道“我們李家世世代代以父慈子孝而聞名天下,先王的基業只能傳給兒子。你不要再挑撥離間了,否則,我就先砍下你的頭”
如同李存顥一樣,“遺老幫”無法說服李克寧。但他們還是不死心,于是改走“夫人路線”,派自己的妻子去游說李克寧的妻子。
李克寧的妻子孟氏是個非常強勢的女人,同時又是個耳根子很軟的女人,禁不住游說,也認為應該讓李克寧奪權自立,于是不斷吹枕邊風,慫恿李克寧當斷則斷。
李克寧陷入到四面楚歌之中,里里外外都在煽風點火。而他與張承業、李存璋又在工作中意見不合,屢屢鬧別扭。
這不難理解,因為李克寧雖然不想推翻李存勖,但畢竟是“遺老幫”的代表人物,要維護“遺老幫”的利益,而李存璋又拿“遺老幫”開刀,張承業竭力輔佐李存勖,也積極削弱“遺老幫”,李克寧與他們二人產生裂痕,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很快,“太子幫”與“遺老幫”的政治斗爭就發展到頂峰,標志性事件是兩件
一,李克寧擅殺李存質。李存質當時的職位是都虞侯,相當于軍隊總糾察官、憲兵隊長,是削弱“遺老幫”的先鋒。
二,李克寧分裂河東。李克寧劃撥出蔚、朔、應三州,成立大同戰區,并親自出任大同節度使。
可以說,李克寧已經客觀上開啟了奪權之路。
接下來,李存顥與李克寧密謀擺設鴻門宴,發動政變,殺死張承業、李存璋,生擒李存勖母子,納給朱溫做投名狀,向后梁稱臣。
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李克寧想探查一下李存勖那邊的情報,于是找來一個心腹史敬镕。史敬镕,自幼跟隨在李克用身邊,一直很受信任。
接下來的這段描寫是史籍中言之鑿鑿的,但我堅持認為它是經過人為粉飾的,背后應該隱藏了一場更大的陰謀。先來按史籍描述,再做推理還原。
現存史籍描述
李克寧把政變的計劃告訴了史敬镕,并讓史敬镕打探李存勖那邊的消息。史敬镕表面上答應下來,轉頭就把政變陰謀全盤泄露給李存勖母子。
曹氏夫人李存勖生母立刻召見張承業,指著李存勖哭道“先王把這個孩子托付給你們,聽說有人想政變奪權,我們孤兒寡母不敢有別的想法,只求你們大發慈悲,給我們娘倆兒留條活命,千萬別送到汴州”